华夷之辨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纠偏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着八个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正是因为它有文化。
在过去,没有文化的边疆地区被称为“夷狄”。国家不怕亡国,因为还可以东山再起,还有办法可以复国,但是如果文化要是亡了,那就是永不翻身。纵观历史,亡了文化的民族没有一个翻身的。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狄,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诸,辩也。辩當作辨。判也
亡,逃也。逃者、亡也。
这句话基本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是,夷狄之地,也有君长。华夏正统之地,反而无君无父!
一种解释是,夷狄之国,即便有君,也不如华夏无君!
但观各家注解,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程颐解释说:“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尹焞(tūn)注解说:“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
孔子的时代,夷狄是指楚国、吴国、越国这些地方,这些国家的国君有权威,政治也有秩序。而当时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在周朝所有诸侯中排名第一,而且是正统排名第一,地位尊崇,却被三家权臣(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当国,鲁国国君弱势,政治秩序混乱。所以孔子感叹,我天朝上国,还不如夷狄国家呢!
文化精神一定是要建立的,不然只有政权的存在,而没有文化,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现在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到底有多可怕,或许在这里可以看出来。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文化”弥足珍贵。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