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读书

用“非暴力沟通”的4步说话,让你的对话不再伤神

2021-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小抹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虽然每天成功完成了很多事,可就是觉得心里好累。

比如,你给同事交接一个任务,虽然顺利完成了,可是每句话都让你憋屈;看着乱糟糟的房间,你吼着叫孩子收拾玩具,他磨磨蹭蹭也干了,可你就是心里不痛快。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沟通时的情绪成本太高了。

你可能都没注意到,很多话都对别人形成了攻击,让别人不舒服的时候,别人怎么会让你舒服呢?

今天听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才发现,原来都是我们自己没有好好说话!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沟通可以变成简单又愉悦的事情。

1、什么是暴力沟通呢?

以下这几个场景,你一定非常熟悉。

上班时,因为下属迟交数据,你很生气:“你说上午给我,都快下班了,怎么我还没看到?”

一回家,看到老公坐在沙发里看手机,你压抑着不满说“不是说今天你做饭的,为什么菜都没拿出来,非要等我做吗?”

晚上,孩子怎么都不睡觉,你板着脸好像在跟孩子讲道理:“十点睡觉,不然明天就不带你去动物园了。”

这样的对话方式,其实都是一种隐蔽的暴力。

尽管没有发生真正的冲突,但只要你自己都感觉不舒服了,很可能就存在着暴力沟通的方式。而且,事情也并不能向着你预期的结果发展。

2、非暴力沟通,才能达到双赢的最佳结果。

都说,撒娇女人最好命。

撒娇女人顺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被撒娇的人,往往也是欣赏这种可爱软萌的样子。互相给到对方需要的,这就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沟通其实是在促成一种合作,得到东西,推进事情,让每个人各取所需。

没有人是奔着冲突才去沟通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事与愿违,说着说着,就让双方都不痛快了呢?

3、做到这4点,就能说出让彼此都舒服的话。

《非暴力沟通》中,把表达的过程概括为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第一,客观观察,不做道德评判。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传达信息,其实只是在表达情绪,说出你的评判。

比如,“你老是迟到”就是评判,“你这个月迟到了3次”就是客观结果;“你就是不爱我了”是评判,“你忘记了我的生日”就是客观事实。

最简单的办法,慎用“就是、很少、经常”这样的词,先观察事实,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你看到的事实。

在对话的开始,是陈述事情,减少对他人的攻击感,是非暴力沟通成功的基础。

第二,表达感受,不说看法。

“我觉得你很不负责任”是看法,“你陪孩子时看手机,我很生气“就是表达感受。

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词汇库,多用“害怕、紧张、委屈、难过、满足、舒服、开心”这样具体的词,少用“我觉得、很好、还不错“这样的模糊词语。

模糊的词,会给他人增加理解的难度,更会提供产生误解的机会。只说出你身体的感受,与对方无关,他就没有反驳或防御你的必要了。

第三,捕捉自己的需求,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归于事情和别人。

但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同一个事件A,不同的人对A不同的看法B,才产生了不同的情绪结果C。

也就是说,不是事情,更不是他人,只有自己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

“你忘记我的生日,我很生气。”这是在告诉对方,你生气,要由他来承担责任。

但是如果你说“你忘记我的生日,我很生气。因为我很需要你的关注。”这就在告诉他一个信息,你需要关注。那么他才会去认真思考,原来“我忘记她的生日,是没有满足她的需要。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说出你的需要,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对方没有被攻击到的感觉,才会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到解决问题上。

第四,提出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发号施令。

没有人愿意被掌控。选择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你说“你要是爱我,以后就不能忘记我的生日。”他会感到一种威胁和命令。换成“你忘记我的生日,我很难过,我需要你更多的关注,明年为我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吧。”这就变成了他自己可以做选择的问题。

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明年记得我的生日”和“明年送我一份礼物”,后者会减少对方的思考和判断。

说出你的需求,请求对方帮你实现你的需求,让他产生“我选择做”,完全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不得不做”的感受,双赢的沟通,就实现了。

我们沟通的目的,最直接的,是要达成自己的目标。

试着抛弃从前的说话方式,练习用“观察事实、表达感受、描述需求、提出请求”4个步骤说话,你会很快发现不一样的效果。

写在最后

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没错,表面是在对别人说话,其实前面的4步中,“感受和需求”都是我们自己的。

沟通的对象是别人,而沟通的核心却是客观表达自我。

“时间用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我们一直把这句话用来做事,却忽略了用它来了解自己。

多花心思和自己的内心独处,看清它的感受和需求,再呈现出来的,才是更加真实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非暴力沟通,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感受,把焦点拉到帮我们实现需求上,而不是停在对他人的指责上。

不消耗彼此的情绪,也就顺利完成了一场轻松高效的沟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