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古田野】令人崩溃的全站仪
(说在前头)写到没东西写了,打算开一个系列,写写以前出田野的有趣故事。都是些琐碎的回忆,以前从没跟别人分享过。正好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咱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吧!
在大陆,一般把考古发掘现场,称为“工地”,去发掘,也叫做“下工地”。但我习惯称之为“田野”(field)。田野,田野,这两个字说起来就感觉特别地罗曼蒂克。相比之下,工地听起来就稍有压力了。
第一次下田野,是在大一的暑假。跟着导师去做试掘,开的都是2x2米或2x1米的探方。当时,别提我有多兴奋了,雀跃的心完全无法隐藏。
遗址是在一个有树林的小山坡,地表采集到不少有纹饰陶和石器,年代是2000-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所以老师决定来考察考察。
今天想说的是我第一次使用全站仪(Total Station)的过程。
当时使用的是系上已经用了十几年的全站仪,有点年代了,但使用量不多,还可以用很久。
第一次架设全站仪,我跟学姐二人,弄了整整一个早上。地方有一堆蚊子,很烦人。刚架设完,去挖土没多久,老师就说可以休息去吃饭了。然后,我就眼睁睁看着架好的全站仪,又被拆掉。
为什么呢?因为全站仪很贵,要随身带着,要保护好它。
你可以受伤,它不可以。
根据老师的形容,
记得她笑着说,
看到我的样子像崩溃得要哭了。
哈哈,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我没有哭,
只不过,曾发誓,从此以后,不再碰全站仪。
(虽然这个誓言在后来已经违背了。)
(因为后来我跟全站仪之间已经产生惺惺相惜的感情)(误
那台全站仪,要调三个地方,才能架好。
哪三个?
1.要对准下面要测的点(有个洞可以观察)
2.对准点之后,调仪器的水平
3.水平调好,要调垂直的水平
(以上都是凭印象,欢迎专业人士指正,因为我已经3年没有碰它了)
架好只是第一个步骤。
接下来是测点。
因为我跟学姐都是全站仪小白,所以测个点也测了很久才测成功。
测失败的时候,仪器总是给出各种莫名其妙的提示,而我们完全不知道错在哪里。
其实我们使用的是最基本的功能,之后听其他科系的人说:“你们考古只用到了它十分之一不到的功能,简直是浪费!”
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但话说,真的好复杂啊。
后来,老师决定还是用打桩手动测量的方式。
把全站仪收了起来,等真的需要它的时候才用。
果然,
全站仪如此高尚,
是我们这些愚蠢的学生不配。
全站仪(图源自网络)等等,这其实是一个有趣又搞笑故事!
为什么我写得那么悲情?(崩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