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18 | 一句话盖《诗经》
2017-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立程思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8664/4819e52317658f69.jpg)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可谓是风靡夫子那个时代。孔子不仅经常引用《诗经》,在《论语》《大学》《中庸》里,都有大量《诗经》的诗句,前篇就可见,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而且说不定,夫子及弟子们说话都是哼着《诗经》里面的流行歌曲,不然夫子不会说“不学诗,无以言”。
于诗里而言,《诗经》可以说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压迫与反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面貌、动物、植物等方面。因此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不仅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也描述了人民劳动生活的情景;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读到此的时候,当时的为政者是怎样的一种姿态,你假如是为政者,你又是怎样的一种姿态,是不是合乎,夫子所说的“思无邪”,心思无邪,心思之正的意思?这正是世事洞明之处。
于诗外而言,《诗经》从田间地头水草边都在唱山歌,从琉璃碧瓦亮庭间都在歌舞升平,除却那秋气森严般的肃穆,换做春风化雨般的调畅,从本性出发,从善心出发,为一个善者,在诗的意境里,淡然于无欲无邪,化作民俗民风,友善自然无恶,便是和谐。
难怪三百首的《诗经》,可以以“思无邪”短短的三个字就可以盖其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8664/9fd6e4c91365349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