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乡的童年趣事
(一)
我的老家,没有高山,也没有河流;没有水果特产,更没有特色景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地儿。稻田散落,土地杂乱,没有一片平整的,尽是些弯弯道道,坡坡坎坎。可我的家乡有一群勤劳淳朴的人们儿。
小时候的记忆里,每一块土地上都生长着茂盛的庄稼,哪怕是路边边角角,都种着豌豆、胡豆。稻田里总是有永不干涸的水,里面常年发出青蛙和癞蛤蟆的叫声。钻到田里,轻轻松松就可以抓几条鱼。村里一片生机勃勃,父母一辈的村民,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每天鸡打头鸣,就起床了。耕田,种地,天黑了,都还在地里干活儿。
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亲戚,不是亲戚的,也会绕出个远房亲戚来。哪家有个白事、喜事的,全村人都会帮着跑上跑下。要是哪户村民家收庄稼人手不够了,一喊,来的人保证一天之内就能把全部庄稼收完。菜呀,水果呀,看上哪家的,给主人家说说,就可以随便摘来吃,跟自个儿家一样。即便是因为庄稼事儿吵过架的村里人,如果你真遇到事儿,找到他帮个忙,也会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饭点时,村里总是飘着各种各样的香味。最让人馋的,当然是蒜苗炒回锅肉,那香气能让你一直咽口水。
(二)
打谷子是最热闹的。村民把从田里收回来的谷子挑到,村里唯一的水泥地面去晒,大家叫这块地为“大地笆”,够三五家人同时晾晒。晒谷子是讲究方法的,先要用“推谷耙”,把从田里用“打谷机”搅下来的谷子推开,这时的谷子全是水,推开后,再反复地推平、推薄,晾晒一会儿。然后,再将谷子推成一排排的小堆,晒晒地面上的水,等地面的水晒干后,又把谷子推开。再然后,又把谷子推在干了的地面上一排排堆起,再晒晒另一块湿地面。
村民在一起晒谷子,边做事边说话,笑笑你家长,说说我家短,小孩子你追我赶,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完了。到了太阳落山时,村里人都来收自家粮食,有的用铲子把谷子铲进口袋里,有的用风车把谷子里的渣渣吹掉,有的用扫帚把谷子扫到一堆,一群人又在说话,又在笑,又在干活儿,一天的辛劳都在这谷子里了。
(三)
夏天的阳光特别的明亮,照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照在树叶上,照在稻田里,照在庄稼人的身上。我最喜欢看夏天的阳光,照在绿油油的树叶上的样子,葱绿的树叶正是它们成熟的季节,当阳光照射在它们身上时,它们很怡然自得地享受阳光的亲昵,有的树叶伴着阳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树叶伴着阳光俏皮的蹦跶,它们仿佛想要在阳光里把所有的美都展示出来,像一颗颗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夏天的雷阵雨特别的欢快,没有预料,没有防备,雷阵雨总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雷阵雨的雷声,能震响好几个村子。听老年人说,打雷时不能躲在树下,不然会被雷劈死的,儿时的我,一听到打雷,赶紧冲进自己的卧室,有种躲过雷声的窃喜。闪电,就像锋利的长刀快速划过天际,亮得刺目;暴风,像任性的青年恣意拍打着树木;雨水,像随性的小孩,玩似得下着。一场雷阵雨过后,空气清新了,树叶干净了,村子明亮了。
(四)
我家是村里第一个盖楼房的,听我妈说,当时她和爸爸去广东打工,挣了点钱,我妈就想回老家修楼房。说干就干,我妈一个人带着两万块钱回老家修楼房。八十年代初,很多家庭连吃饭都是问题,我妈却要修楼房,村里人都笑话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万块钱就要修楼房了,咋个可能嘛。我妈甩都不甩,一个人硬是在路都太通的情况下,运来了几卡车红砖,全村人都来看稀奇,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大家都对我妈竖起大拇指。我妈几跑几跑,就把我家的楼房就修好了。在村里,我家的楼房显得特别的高,特别的引人注目,我感觉特别的牛气。
我家也是村里第一个有电视机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播放的是《新白娘子传奇》,每天要到播放时间时,村里就变得特别热闹了。“搞快,马上就要放了,快点去王二娃家看电视。”几乎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到我家看电视,大家边看边聊,一会儿笑,一会儿哭,遇到信号不好,大家都喊:“王二娃,快点去楼上转一哈儿天线。”我非常喜欢这项任务,感觉无比自豪,总是跑得飞叉叉的。
电视放完了,大家意犹未尽的慢慢散去,热闹的一天又过了。
(五)
村里的小伙伴特别的多,总是能三五成群地玩儿,可以在地里割猪草打闹,也可以在山上放牛追逐。
说起放牛,还有一段“血泪史”。我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去茶山放牛,大伙儿玩累了,就开始打赌,看谁敢骑到牛背上去,我二话没说,垫着块石头,像翻跟头儿似的,翻上了牛背。那头牛很大,是一头老牛,骑在上面,有一种“山大王”的感觉,十分洋气。老牛慢慢地走着,我在上面耀武扬威的,走着走着老牛看见前面有一堆草,低下头去吃草,随着老牛低头,我失去平衡,顺着牛头栽了下去,刚好撞在一块石头上。
摔下去后,我就失去了知觉,迷迷糊糊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恍惚地听到:“快点喊二娃她妈,流血了,流了好多血。”现场一片“兵慌马乱”。
当我回过神来时,已经在我妈妈的背上了,妈妈背着我,快步地跑去医院,嘴里大口地喘着粗气,还不停地说:“一天跳得很哇,看嘛这哈儿破相了嘛,一个女娃娃家,脸上留个疤,看你以后啷个办!”
再后来,每次理发,我都会给理发师说:“麻烦师傅往左边偏分些,把额头上的那个疤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