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份特有的纯朴
离城市越偏远、越闭塞农村的人越朴实,这是我多年前去一位大学同学家里后,所形成的一种判断。那地方人的朴实,是一种未需教化、自觉的、自然的、真实的朴实。
上大学期间,我受一位凤凰籍同学之邀,跟随他去了沈从文先生的家乡——凤凰。
我也是农村出生农村成长,走过山路,爬过小山,但那次去同学家里,让我对山路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所住的村庄叫什么名字,我现在已是完全遗忘,我只记得去他家里的路难走。我印象颇深的是要走过一条水坝、爬过一座较高的山。那条水坝很长,面积不宽,感觉只是比过独木桥稳当些,我走在上面战战兢兢。好在我当时属于青年,动作还算敏捷,终于安全走过了那条水坝。同学与他村里的人,却如走康庄大道,很多老百姓还或背或挑着些行李。
那是名副其实的山路,山高路长,又陡又窄。我读书期间也经常运动,但走这样的山路还是感到很吃力,没走多久就气喘吁吁,浑身冒汗。同学笑话我像城市长大的人,他以及他村里的同行人,是有资格笑话我的,他们的身上还背负着东西,我还只是两手空空。我当时想,这样的路,要是遇到下雨,那些背负行李的赶路村民,该是怎样一种艰辛。
那次凤凰同学家里之行,让我感受到那份特有的纯朴,甚至是感动。
当天晚上吃什么菜,我记不得了,只感受到同学家人的热情。同学家人讲苗语,同学父亲会一些汉语,不停地叫我吃菜,母亲则微笑着向我作劝菜的手势。第二天早饭,我在桌上看到了鸡肉,同学父亲竟然连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给宰了。同学跟我解释,说家里离集市太远,买不到菜,就把那只母鸡给杀了。我当时有些后悔,责怪自己为何不能早点起床,制止同学父亲这一款待行为。不过我现在知道,再早,也早不过早睡早起同学的父母,除非我是事先知道同学父亲这一计划。
还有一件事,我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远离城市的人的纯朴。往高大上说,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文明。
我跟在同学后面去挑水,我挑不动只能跟着。取水之处,是一口水井,水深一米左右,清澈见底,喝上几口,真是透心凉。我知道,井水若是冬暖夏凉,就是一口好井。
同学取水的方式让我感到惊讶。明明可以把整个桶子放入井里,再用点力把桶子斜压抖动几下,很快就能打满一桶水,他却用旁边的瓢,一瓢一瓢地舀。我问同学,那是何故。同学笑着跟我解释,那是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村里人的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井。井水很干净,木桶底部不干净,整个桶子放进去,会把井水弄脏。同学的解释果真不假,我看他后面那位打水的村民,取水的方式与同学也一模一样。只是我感到奇怪,旁边除了取水的村民,并没有监督这一做法的人。
已是多年过去,我依然忘不了那份特有的纯朴。经济发展是否一定能促进人的本性、提高人的素质、增进人的文明?凤凰那次同学家里之行,让我对以上问题的肯定性回答产生了置疑。
越偏僻、越落后、越远离市场、远离计算思维的人,才是真正纯朴的人 。文明离不开发展,但落后未必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