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背后的逻辑
齐物社I思想逻辑篇原创分享041
选择背后的逻辑
人是趋利避害的高级动物,所做的决策不是追求快乐就是逃离痛苦,这是大多数人关于一个人所做选择背后动机的普遍认知。但是,这样的认知还可以再进一步具体化,这样会更利于我们识别其选择背后的逻辑。
人是有思考能力的高级动物,所做的任何选择不是为了其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其目的的手段。比如,我周末计划去一个朋友那里喝茶聊天,准备乘地铁去。那么这里的喝茶聊天是目的,乘地铁是手段。再比如,有的人把赚钱当目的,有的人把买上豪车豪宅当目的,有的人把找到一个高富帅当目的……反之,也有许多人把上述目的只当做手段。因此,目的是一个人行为背后的主观价值判断,具有不可测性,强烈意志性,而为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技术性的,可对比,可选择的理性心理活动。既然目的是一种价值判断,也可以说是一种意义定义,那么在各种合作的场景中,对价值判断的趋同和意义的赋予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一些高级的销售训练课程中,就会对销售人员进行客户潜在需求的价值排序进行挖掘,不能有效挖掘其目的就很难触动其灵魂深处,只有触动灵魂的价值趋同,才能够刺激其采取行动。另外,手段只是达成其目的的工具化,形式化表现,这种表现在现实中是有类似的,那么关注的焦点就将是对比参数的差异,越高级,越华美,越好用,性价比越高,安全保障越高往往更能触动客户。
基于上述分析,在现实沟通辩论中为什么会出现讨论一件事时产生巨大分歧?其原因可能就出在,甲讨论的问题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是否是最优方案,而乙却说甲方目的动机不够单纯,于是讨论焦点自然发生偏移,目的动机的讨论是一个很容易引发情绪化的问题,在这类讨论中目的动机的讨论并不能有助于问题实质的解决,属于无效讨论,但当你仔细观察这类讨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一铭】2023年8月5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