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国家》(2)

2024-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新空气Y

读书笔记:

先秦诸子四大派别,儒家和法家都主张要国家,要君主,而且是世袭的。墨家则至少不反对,只不过他们设想的国家元首更像社团领袖。只有道家,始终对国家和君主提不起兴趣。就算有,也最好小国寡民。他们理想中的国家其实是聚落,君主的权力也大不过村长。

荀子说,人的生存能力其实是很差的。论力气他不如牛,论速度他不如马,然而牛马却为人所用,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人能组成族群,动物不能。

所以,族群如果解体,人就牛马不如。

这就一要有道德,二要有君主,三要有国家。

但,为什么呢?

因为族群解体的最大可能来自纷争,消弭纷争的最佳方式是建立秩序,建立秩序的必由之路是确定名分。名分就是每个人的名义和份额。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就不会有纷争,也不会有动乱,更不会有危险。

显然,只有名分,才能保证族群有序;只有礼义,才能保证名分确立。在荀子看来,这是只有"最为天下贵"的人类才能想到做到的。因此,道德是最理想的组织力量,君主是最合适的群体领导,国家则是最强大的人类族群。

君主是核心,道德是力量,国家是归宿。

国家与人,就这样"焊"在一起。

这跟西方不太一样。

西方人也要国家,却未必一定要君王。

西方人对待君主的态度,是可以要,也可以不要;有的要,有的不要;有时要,有时不要。不像我们,自从有国家就有君主,只不过秦汉以前封土建国,秦汉以后天下一统,但都是君主制。直到辛亥革命前,还有立宪派主张保留一个皇帝,哪怕形同虚设,只是橡皮图章。

西方人也不认为国家跟道德有什么关系,在他们那里,道德是归宗教和上帝管的。国家需要的是法,社会需要的才是德。

显然,当世界各民族开始建立国家时,他们就站在了文明的大门前,也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

之后,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很难说谁有道理谁没有。


西方国家并不以德治国,而是以法;我们的孔圣人说“君子不党”,而西方国家是“两党制”;西方国家民众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和嘲讽总统,上街游行示威,在我们的孔圣人看来,这就是“无君无父,犯上作乱”。

古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打成残疾失去王位,克洛诺斯则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推翻打入地狱。宙斯自己也被子女们觊觎,靠普罗米修斯帮忙才得以幸免。这些故事都被希腊人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真可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更可恶的,是这些制度的设计充斥着私心。

私心和私利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私心。在西方人看来极为神圣。为了保证自己的私利不被侵犯,私心得到满足,希腊人的办法是决策机关人数众多,任期短暂,轮换快速,任何人想以权谋私都不容易。美国人的办法则是由各种利益集团选出自己的代表,然后到议会去讨价还价,你方唱罢我登场。

按照孔子的标准,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