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散文

父母在,何以远游?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457人  李小醒

文/李小醒

好朋友的妈妈因为脑溢血晕倒,现在已经十多天了,依然没有醒来。

她妈妈今年刚好五十岁,医生说即使醒了,多半也是植物人,最多只能活1-3年。而且高血压脑溢血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都特别高。正常人的血压收缩压为90-140mmHg,她妈妈的血压差不多300+,已经超出了血压计能测出的最大范围。血压太高,血管绷不住,最后直接爆掉了。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

我问她知不知道她妈妈血压那么高,平时有没有定期去诊疗,有没有定期吃降压药之类的。她不答,只是哭。我也没法说她,毕竟现在最难过的就是她。

而她在我给我讲这件事之前,我正准备向她抱怨,我爸妈整天管我太多,吃饭穿衣晚睡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要过问。我不想被管束,我告诉他们我想要自由,我甚至说了难听的话,我以为我是在争取自由平等权,虽然不经意也看到妈妈眼中的失落。

想到自己对父母说话那理直气壮的样子,和父母那暗淡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混蛋。他们只是在降温时候提醒我多穿件衣服,在下雨时候提醒我记得带伞而已。

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讲述了男主人公考上医学院后,在外地医院实习,一个圣诞节,主人公本来想回去看望妈妈。但妈妈告知她要和朋友去南部度假一周,遂作罢。某一天,朋友吕克去接他妈妈去火车站,才发现妈妈因为心脏骤停,已经于一天前去世。后来主人公翻阅妈妈的医疗文件,才知道妈妈当时说要去度假,其实一直在医院诊疗。那个时候妈妈的心脏就有问题。她编造这趟旅行,是因为不想让主人公为她担心。

“我学医的目的,原是为了照顾妈妈所有的病痛,却竟然也没有察觉出她已经生病了。

”“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而改天,却换成父母离开我们了。于是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们,不害羞的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为了让他们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

一字一句,即使隔着千山万水,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绝望和痛苦,这种痛苦也向我袭来,让我半天不得动弹。

几年前,奶奶和我闲聊,有一次她在农田里干活,赤脚踩到了地下生锈的铁钉。足足刺进了约脚拇指那么深的伤口,然后自己拔出来了,也没管它,连破伤风疫苗也没注射。她不知道的是,螺钉、尖刀这样小而深的伤口,容易促进厌氧菌的生长,引发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还有一次,她去家跟前的堰塘里洗衣服,突然一阵头晕,脚一滑,整个身子落入水中。她不会游泳,只能在水里拼命扑腾,最后好不容易抓住岸边的石梯,才爬了上来。那一年,她七十多岁。

奶奶不懂医学,也不是在指责我们,和我讲这些,只是因为想我和她说说话罢了,但当时却着实吓出我一身冷汗。要是当时她什么都没抓住,而她身边也空无一人。

我不敢想象。

奶奶总是怕给我们晚辈添麻烦,所以一直住在老家村里。后来,在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才搬到城里来。

然而现在老家,还有很多的留守老人,在岁月的不经意间变成一座座墓碑。

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离开温暖的港湾,去更远的地方追求梦想。这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也需要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在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通常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其自我预防、自我保健意识也较强,健康状况也就越好。高龄、女性和农村老人文化程度更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保健意识。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因素,其中最大危险因素分别为:是否饮酒,吸烟,运动以及吃水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量的去避免一些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故呢?

很简单,针对父母年纪较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照看,或者请专门的人或者机构去代为照顾。

如果父母尚且年轻,身体素质较好,采用“指导”的方式,多对父母讲解一些健康常识。比如我爸妈,近50,夫妻恩爱,互相照料,即使我身在外,也对他们很放心。

即使如此,我也会定期带他们去医院做常规的体检,防患于未然。即使出现什么毛病,也可在最早的时间发现,预后也会更良好。

以前我提醒爸妈要记得出去活动活动时,效果往往并不明显,后来我想了想,转变策略,直接为他们购置舒适的运动鞋/衣。这样一方面他们心疼钱,另一方面也想穿出去显摆给其他人看,反而是经常出去散步或者打羽毛球了。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讲儿子晚上关机,家里出现紧急情况联系不上,等儿子第二天醒来悲剧已经酿成的故事。所以后来,我和家人一直保持着夜间手机通畅的习惯,有紧急事宜立马打电话。

其实,只要对他们多加留心,他们的异常情况,我们是能看出来的,比如感冒。同样多点耐心,去指引父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现在我已经从女孩蜕变为人妻,但是万幸的是,陪伴我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现在的公公婆婆,身体都还健康,我还不需要去尝失去至亲的那种痛彻心扉的痛。

可看到家里的长辈逐渐变老,我依然有一种不可控制的慌张,我希望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静止。那样,他们能永远陪着我走下去。

现实却一直告诉我,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不论是你,是我,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我们的家人保持健康。以及,陪伴他们更久。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宫崎骏说过:“人生本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应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带我们上车陪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有一天要下车离开我们。那么在车上的日子,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让这列车开得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