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理念大逆转:跨越人之间的千年鸿沟!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36)
问:感知社会劳动的状态可以想象,但劳动的关系很难想象。
答:在现在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很快可以达到高级的劳动状态,就是全程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但是,我们无法改变生产关系,无法改变生存模式下的生产性质。所以,在现有的存在模式下,我们走不远,生产关系会成为越不过去的制约,这也是人类在生存竞争模式中为什么走不出多远的根本原因。因为生存法则注定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
问:限制人类生产能力发展不是技术问题吗?
答:当然不是,限制生产力的是生产关系,再也没有比感知社会更理想的生产关系,它百分之百地释放了生产力,所以,感知社会有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因为全部生产过程损耗率几乎为零,并且,产品的使用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问:百分之百生产效率和百分之百的产品使用率说明了什么?
答:这是生存社会不可能达到的指标,这更指明了感知社会是人类社会模式中最理想的存在模式,这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最佳组合,不但具有高效,而且具有低耗,因为从生产到消费,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甚至无需流通管理,是应需生产,按需消费,并且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将产品使用率提到最高限度,没有任何损耗及浪费产生,这将大大降低地球物质资源的消耗率,一切存在运转的能量耗费降到最低限度,人类的总体能耗是现在的若干分之一。
问:那不是最佳的生活状态,最低的资源消耗吗?
答:这几乎是理论上的极值,是最理想的状态。达成这样的状态,看似不可能的,其实是完全可能的,一加一必等于二,按这个逻辑做出一加一,答案还用怀疑吗?
问:达成这种人类社会的超理想状态,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答:决定性因素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才是感知社会的关键因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是感知社会所有关系变化的重点,这也是人类社会存在最大的难点。原有人类生存社会产生的个人性观念是一切不可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大苦大难和备受折磨数千年的根本原因。当感知理念取代了生存理念以后,生命观念和个人观念如冰雪般瓦解,人以感知体身份存在,人依据感知原理和感知逻辑生活,人从本质上改变,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类人。人取消了生命观念的壁垒之后,人与人之间就不再有任何界限,原有的界限都是为了保护个人的生命利益所设,而这些界限制造了人间的不可跨越的鸿沟和无穷无尽的灾难。当人在感知社会中以感知利益为中心生活,感知体之间彼此构成感知利益,这解开了人与人竞争关系的死结,不但感知存在是人的共同利益,而且他人成为自己的感知利益,人与人彼此互为感知利益。这是人类之间关系的本质性变化,感知存在的共同性使人们联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感知存在的整体性使人们有了共同的目的,也正是因为人的关系改变,才使感知社会得以成立。
问:在感知社会中,人与人不再有矛盾吗?
答:矛盾是行为目的不同的争端,人的目的一致,利益一致,愿望一致,需求一致……人成为左手与右手的关系,就没有产生矛盾的理由。
问:能做到让人都一致吗?人能没有差异吗?
答:人的不一致和各种差异都是生存竞争模式的产物,在感知生活中,人处于共享感知和互享感知的状态,只有个性、兴趣爱好的不同,人不再以自私的生存为目的后,人性的排它因素消失,人从他人的存在形态中获得感知,人的所需除了获得性的感知外,其余都为共享和互享的感知体验,这些感知活动不会发生矛盾。
问:当获得性感知的资源有限或紧缺时,人们怎么办?
答:就说食物吧,食物在生存模式中意味着生存权问题,人对食物的需要和生命的存亡相关。在感知存在模式中,食物的重要性下降,与其它各类感知项目趋于等同,比如观赏,比如听闻等各种感知体验。个人获得食物与其他人获得食物没有冲突,而且,他人获得食物是共同感知利益所需,在食物特殊短缺的情况下,理性分配是人们的选择,理性的根据是共同的感知利益,目的仍然是共同感知利益的最大化。在极端的情况下,由衷相让符合逻辑。
问:不会相争吗?
答:相争得有出发点,生命的自私性消失以后,人找不到相争的出发点,相让则符合感知逻辑,人们自然会相让。
问:这种相让是不是爱的含义?
答:错,与当下爱的含义无关,相让是感知逻辑和感知伦理所致,因为相让符合共同的感知利益最大化,人们会不自觉地就选择相让,就如当下不自觉地就会选择相争的性质一样。
问:哦,这就是理念不同的结果吧?
答:正是,理念决定了人的目的与行为,人在当下的理念中生活,一切正常的行为与目的都在理性的范围以内,如果换了另一种理念,人的一切行为与目的,都会在另一种理性的范围以内。所以,我们不能以"生存"之腹去度"感知"之心,这两种理念和两套逻辑系统是不能交互验证的。(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