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远征记》与《战国策》札记(二十四)

2022-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子曰_b08e

秦攻魏急。或谓魏王曰:“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今王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国患不解,是王弃之,非用之也。今秦之强也,天下无敌,而魏之弱也甚,而王以是质秦,王又能死而弗能弃之,此重过也。今王能用臣之计,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报。

秦国加紧进攻魏国。有人对魏王说:“因战败而放弃土地不如用土地贿赂容易,因被围困使土地成为死地不如放弃土地更容易。能放弃土地,而不能使用土地进行贿赂,能使土地成为死地而不能放弃,这是人的大错。观在大王失去土地数百里,丢掉城邑几十座,而国家的祸患依然没有解除,这是大王放弃土地而没有利用土地的结果。观在秦国强大,天下无敌,魏国弱小得很,而大王却因此招来秦国的进攻,大王又只能把土地变成死地,而不肯放弃,这是极严重的错误。观在大王如能采用我的计策,失去一些土地不至于损害国家,轻贱自己的身躯不至于使皮肉受苦,解除了祸患并且报了怨仇。”

这些狗屁话语,亏还有人说得出来。

  “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合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秦国国内上至执政的大臣下至长予驾车的平民,本来就都在问:‘秦王亲近缪毒吗?亲近吕不韦吗?’即使走在里巷的大门之下,或是到了朝廷之上,依然有人如此询问。现在大王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把它作为缪毒的功劳;轻贱自身来尊奉秦国,因此而依靠缪毒。大王用国家来赞助缪毒,臣下认为缪毒会获胜。大王用国家赞助缪毒,秦太后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这种感激会深及骨髓,大王得到的交情是天上最上等的。秦国,魏国百次相交,百次互相欺骗。现在由于缪毒而同秦国亲善,获得天下上等的邦交,天下人谁会不抛弃吕不韦而去跟从缪毒呢?天下诸侯一定会舍弃吕不韦而跟从缪毒,那么大王的怨仇也就报了。”

土地换和平,最后只有亡国一路。

好了,我们来看看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吧!

这时,亚历山大产生了一个热切的愿望,极想到奈萨人自豪地展出的、一些有关狄俄尼索斯纪念物的地方去看看;还想带着“伙友”骑兵队和他自己的步兵连到迈罗斯山去欣赏遍山长满的长春藤和月桂以及各种灌木林,看看那地方有多荫凉,还要看看那些有珍禽异兽的好猎场。马其顿人看见他们已经很久都没见过的长春藤,真是高兴极了。因为印度各地根本就没有长春藤,即使是生长其他藤科植物的地方也都没有见过。于是他们马上就纷纷动手,割下藤条编成花环戴在头上。一面唱着狄俄尼索斯的赞歌,呼唤着这位酒神的各种名字。然后亚历山大就在那里向狄俄尼索斯献祭,又跟他的伙友们开怀畅饮。有人讲到故事的这一段(也许会有人相信)时说:当时跟亚历山大在一起的那些马其顿人当中,有不少人酒酣耳热,兴奋异常,头戴藤条花冠招神,被狄俄尼索斯的神灵附了体;高声学着酒神叫喊,装着酒神东扭西摆的姿式乱跑乱冲。

介绍亚历山大和战士们共同戴着常青藤花冠喝酒狂欢。

(三)不过,像这样的故事人们可信可不信,全凭自己了。我不完全同意西瑞尼人埃拉托西尼斯甲的看法。他在谈到这类事情时,说马其顿人所说神灵附体等等,只不过是为了讨亚历山大高兴而过分夸张的。他又举例说,马其顿人在帕拉帕米萨斯人住的地区发现一个山洞,听到当地人关于这个山洞的某些传说(这也许是马其顿人自己在一块儿编造出来的),于是就散布谣言说这就是囚禁普罗米修斯③的那个山洞,说他在那里边被铁链锁着,神鹰进去吃他的肝脏。后来赫丘力士来到这里,把神鹰射死、砸开普罗米修斯的锁链,把他放了。马其顿人常常就是这样不顾事实,编造故事,把本来是在滂塔斯的高加索山搬到世界的东部靠近印度的帕拉帕米萨斯地区去了,竟然把帕拉帕米萨斯山叫成高加索山,这也是为了给亚历山大增光,叫人听起来好像他确曾越过高加索山似的。后来在印度本土,当他们看见牛身上用火棒烙有印记时,又据以推断说赫丘力士曾经到过印度。类似这些关于狄俄尼索斯远征的种种故事被埃拉托西尼斯所否定。我对这类故事是否真实,可以不作定夺。

谈一些传闻。

亚历山大到达印度河时,发现赫菲斯提昂在河上架的桥已经完成,还造了许多小船,另有两艘三十桨大船。还看到印度首领太克西利斯送来的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二百银塔仑,还有为献祭用的牛三千头、羊万余只、大象三十头。太克西利斯还派来七百名骑兵作为助战的盟军,还把印度河和希达斯皮斯河之间最大的城市太克西拉献出。亚历山大在那里向他经常祭祀的神献了祭,还在河边举行了体育和骑兵竞赛。献祭时得到了渡河的吉兆。

亚历山大准备渡过印度河。

(四)除了印度另一条大河恒河之外,印度河就算是欧亚两洲最大的河流了。这条河发源于帕拉帕米萨斯山(或称高加索山)的西侧,向南流人印度大海。人海处分为二支,附近多沼泽,和伊斯特河分五支人海处相似。它在印度形成的三角洲(印度话叫帕塔拉)类似埃及那个三角洲。关于印度河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请允许我也记在这里,因为它是很大的一条河流。希达斯皮斯、阿塞西尼斯、希德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等印度境内的河流中,都比亚洲其他河流大得多,但它们和印度河比较,又算是小的了,而且实际上小得多,就像印度河比恒河小得多一样。如果提西亚斯当见证还有效的话,他确曾说过印度河最窄处两岸相距也有四十斯台地,最宽处甚至到一百。大部分河道的宽度为五十斯台地。

记述了印度河和恒河。

拂晓时,亚历山大率领全军渡过了这条印度河,进人印度人的国土。关于印度的情形,我在这本书里还一点都没谈过。既未涉及他们的风习、也未谈到他们那里是否有珍奇的动物;或者印度河、希达斯皮斯河、恒河或其他河流中出产哪些鱼类、都有多大个儿、以及有无水怪等等;也未说过他们那些挖金子的蚂蚁,鹰头狮身守门怪兽?以及其他珍闻奇事。这些东西,与其说是为了如实地介绍情况,倒不如说是为了寻开心而编造的。因为人们撒的谎不论多么离奇古怪,反正印度的事情看来谁也不会去核实的。不过亚历山大和跟他去的那些士兵确曾核实其中的一大部分。除了他们自己编造的故事之外,确实的情况是,他们发现印度人并无黄金。至少亚历山大一路上看到的那些印度人是没金子的,而他一路看到的印度人是数不胜数。他们的生活-点都不奢侈。不过他们身材高大,实际上是亚洲最高的,男人多数身高五库比特或较此稍矮。除埃塞俄比亚人之外,他们的皮肤可算是全人类最黑的了。在是否好战的问题上,当时他们可以说是亚洲最善良的居民。因为我不能拿印度和古波斯作很恰当的比较。波斯人曾在居鲁士(坎比西斯之子)率领下攻打米地亚,剥夺了他们在亚洲的主权,其余各族不是被他们征服就是主动投降了。因为当时波斯人很穷,居住在偏僻而贫瘠的山区,他们的风俗颇似斯巴达的教育制度。我也不能恰当地和波斯人在西徐亚所受的创伤相比,以说明他们的失败究竟是因为遇上什么困难,还是居鲁士犯了什么别的错误,还是波斯人比当地的西徐亚人实在不善于打仗。

阿里安在这里讽刺了一下希罗多德。

(五)可是,我还是要根据跟随亚历山大远征的人们以及沿着通往印度的那个大海的海岸返航的尼阿卡斯等人所说最可靠的事实,再加上米加西尼斯和埃拉托西尼斯这两位名家所写的一切材料,编写一篇专文,记述印度的风俗习惯、出产的珍奇兽类以及绕过外海返航的情况。目前,先把在记述亚历山大的业绩方面有必要的一些情况写在这里就够了。就是说,陶拉斯山脉就是亚洲的边界。这条山脉从萨摩斯岛对面的穆卡尔山开始,然后在潘菲利亚和利夏两地区之间穿过,延伸到亚美尼亚,又从亚美尼亚穿过帕西亚人和科拉斯米亚人所住地区到米地亚,然后在巴克特利亚接上帕拉帕米萨斯山(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人管这座山叫高加索山,据说是为了给亚历山大增光,表示亚历山大在胜利进军中甚至曾经越过高加索山到达山那边)。不过,也许这座山和西徐亚地区的另一座高加索山是相连的,就像陶拉斯山和高加索山相连那样。由于这个原因,我先前曾称这座山为高加索山,以后还会继续这样称呼它。这条高加索山脉伸向印度,直至东方大海。因此,亚洲所有主要河流都发源于陶拉斯和高加索这两条山脉。有些河转向北流,其中一部分流人米欧提斯湖。其余流人叫作赫卡尼亚的海里,这个海实际上是大海的一个湾。另一些河转向南流,如幼发拉底、底格里斯、印度、希达斯皮斯、阿塞西尼斯、希德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等河都是这样,再加上这些河与恒河之间所有的河流,或是流入这个海实际上是大海的一个湾。另一些河转向南流,如幼发拉底、底格里斯、印度、希达斯皮斯、阿塞西尼斯、希德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等河都是这样,再加上这些河与恒河之间所有的河流,或是流入海中,或是像幼发拉底河那样分散消失在沼泽地带。

介绍印度的山河。

(六)任何观察亚洲的人看到陶拉斯和高加索二山把它分为东西两部时,必然会看出亚洲这两大部分都是由陶拉斯山脉本身构成的。一部分向北朝着北风来的方向,一部分向南朝着南风来的方向。然后,南部亚洲又可分为四个部分。在这四部分中,埃拉托西尼斯和迈伽西尼斯二人认为印度是最大的。迈伽西尼斯曾在阿拉科提亚督办西比尔提亚斯家里住过,他还在书里写着他那时经常去拜访印度国王散德拉科塔斯。最小的那部分,以幼发拉底河为界,面向我们的内海。在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之间的其余两部分加在一起也未见得有印度领土那么大。至于印度本身,其东西两侧直至南端都被大海包围,其北部是以高加索山直至与陶拉斯山连接处为界,然后向西、向西北延伸至大海,以印度河为界。印度大部为平原,据推测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这个国家其他一些近海地区的平原也大都是由附近的河流冲积而成。就是这个国家的名称,自古以来也是因河而起的。根据同样道理,有一个赫马斯平原就是因赫马斯河而得名,那条河发源于亚洲丁狄米尼娘娘山,流人伊欧利亚地区,在斯米尔那城附近人海;又如另一个叫凯斯特的平原就是以利地亚地区的一条河命名的;在米西亚地区的凯卡斯平原,在米延德地区的卡瑞亚平原(延伸到爱奥尼亚地区的米莱塔斯城)也都是这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赫卡塔亚斯(那部关于埃及的书也许不是赫卡塔亚斯而是另一个人写的)二人都称埃及为“河水所赐”。而且希罗多德还用事实清楚地证明了这个说法,因为国名与河名完全一样。埃及人和埃及境外的人古时都把尼罗河叫埃及河。荷马说米尼劳斯曾将他的船队停泊在埃及河口,这就更可证明了。因此,既然世界各地任何一条河,无论大小,都从上游高地带下泥沙,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都能在两岸造成大片陆地,那么,印度大部地区之所以都是平原就是因为它那些河流中的泥沙淤积而成。这一点也就没理由不相信了。至于赫马斯、凯斯特凯卡斯和米延德等河以及任何其他流人我们这个内海的亚洲河流,即便把它们加在一起,总流量也没有印度-般的一条河那么大,更不用说最大的恒河了。即便是埃及的尼罗河或流贯全欧的伊斯特河跟恒河比较起来,它们的流量简直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说,即便把这两条河加在一起,连印度河都比不上。因为印度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是一条大河了,中途又接受了十五条支流的水量,其中每一条都大于亚洲其他河流,与各支流汇流时强令它们改用它自己的名称,直至奔流入海。关于印度眼下我就说这么多,其余留待在那篇印度纪事中再说。

将印度洋和印度平原与其他大河和平原做比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