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的『三个关卡』与『六个阶段』
该原创理论模型可用于检测你与身边人的关系程度,并且给各种关系提供一种清晰的升级模板。
在遭遇关卡摩擦时,我们要看到关系面临的危机,也要看到关系升级的转机,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加深交往程度的朋友。
(潜在朋友)吸引阶段:
双方之间有某种难以名状的互相吸引,能够觉察出对方的与众不同,并在人群中格外注意对方。
(准朋友)相识阶段:
建立在互相吸引的基础上,在一定契机的作用下,生活圈有了重叠的部分,双方开始进行更直观更立体的探索性质的交往。
(朋友)相知阶段:
在双方达成初步认可之后,在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共鸣,进一步了解。这时,双方都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正面形象和优势特质,以加强相互认同,建立和谐、自然、愉悦的交往关系。
第一层关卡:言行摩擦
随着交流的深入和交往的密切,双方不可能每次都能保持正面开放的状态,在某些相对考验人的环节上,开始渐渐因为处事方式、思维习惯的差异而发生摩擦。
双方会在第一次发生摩擦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如果不能接受,选择及时封闭内心,双方退回到普通朋友。如果仍能相互接受,继续敞开心扉,双方可以继续往下一步走。
(注意:本心较为封闭的人,往往过不了这个坎)
(挚友)亲密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本心一般开放的人。
浅层的生活方式、言行习惯的不同,已互相理解并接受,双方可以谈论一些被更为私密的话题。男女之间此时就可以发展成情侣。女生之间,闺蜜。男生之间,铁哥们。
第二层关卡:个性摩擦
除了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而导致的表层言行差异,内在性格的契合程度,也是决定一段关系能否够往下发展的要素。
(至交)相爱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本心更加开放的人。
这个时候,双方的相处已经很有默契,在一起生活就像家人一样。男女朋友就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了。男人之间,就是可以共患难,同进退的生死之交。这种关系的长度,可以用一生来衡量。
第三层关卡:精神摩擦
只有本心开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体会感知更深层的世界,这是形成独立精神的必要条件。精神摩擦,是思想、道德、观念、志向能否相融相通的问题。双方要迈过这个坎,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宽广的胸怀。大部分人很难产生独立的思想和三观,也就不用谈理念、志向,便不必面临此等关卡。
(知己)共生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本心完全开放的人。
所谓,江山易得,知己难求。说的就是这个层次的朋友,可见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有多么稀少。
如果两人达成知己关系,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对于一方而言,与另一方交不交往,没有分别。甚至,另一方存在于世与不存于世,也没有分别。
两个人,一个灵魂。一个人,两个灵魂。从此不孤独。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鲁迅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无论命运流转,世道浮沉,天涯海角,生离死别,总觉知己就在身旁。——吴昊
最后,希望大家都敞开本心,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