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文化鱼眼观色

北大清华毕业就可以落户,是否有失偏颇?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1人  榆木斋

北大清华毕业就可以落户,是否有失偏颇?

枯木

近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再联想到上半年风起云涌的“城市人才争夺战”,不少城市接连出台优惠政策,纷纷将手中的“橄榄枝”狂摇,冀希望能在人才争斗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3月份,南京推出外地高校生到南京面试可领1000元补贴, 40岁以内本科生直接落户,并且可申请3年住房补贴;西安推出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三个月迁入户口达到21万;5月份,天津宣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本科不超过40周岁即可直接落户,24小时内办理申请的人数超过30万,系统一度瘫痪……,至于其他城市,更多的用零门槛和奖励制度引进“人才”。

按说,对人才予以重视和某些适当优惠倾斜,从而“栽桐引凤”,通过“火车头”作用,引领城市经济和文化素质快速提高(记住,并不仅仅是经济),对城市发展本来就是好事,这点值得称赞。然而,这些政策的出台,能否真正起到招引到人才?即便招到人才,能否长期停留和服务城市?或者说只是一时之举,意图难料,这点就值得商榷。

就拿西安、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来说,随着落户政策出台,对经济的效益自然需要时日检验,可是明显的是房价上去了,刚毕业的学生,落户,摇号,购房,搞定,然后找工作,至于在不在这个城市无关紧要,房子自己住不住没多大关系,毕竟在他们看来,房价是不会落的,只当投资了。一个学生哪里来的经济实力?背后其实还是父母亲朋的资助,更有甚者,只不过是某些开发商利用的棋子而已。

而对于加入到人才争夺战的北京、上海等超级城市来说,其实有点小题大做了,从心而论,北上广深这些城市从来不缺人才,这些城市体量庞大,经济发达,各路精英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藏龙卧虎,削尖了脑袋还不一定能出人头地,只有人满为患,何来的人才欠缺?如果非要说缺少,那么缺少的是人才长久成活的土壤,缺乏的是安心工作、扎根本地的决心。

为什么,那就是,“人无恒产,必无恒心”,在大城市生活不易,辛苦拼搏,努力奋斗,最后还是身无片瓦立锥之地,岂能让他们安心工作?可是,要想有一个蜗居,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按章纳税、服务年限好办,可是房价总是高不可及,微薄的收入犹如杯水车薪;好不容易在亲朋的资助下买了郊区房,每天五个小时的往来又让人身心疲惫;买房不等于入户籍,有了孩子怎么办?上学十余年还要回原籍高考,教材不同,招生不平,同样资质就输在了起跑线。而这些,教育、工作、医疗、福利等因素,都是人才得以安心工作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人才争夺战,表面上是争夺人才,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因素,户籍制度,购房政策,教育资源,医疗待遇,城市福利等,自然,超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政策倾斜,占据各种优势资源,无需置疑,不需出台鼓励政策,其他城市自然不是对手,人们本来就趋之若鹜,倘若再增加优惠措施,就有点过于锦上添花,滥用政府资源了。

由于户籍、医疗、教育政策都是系统工程,自然很难一蹴而就,然而长远来看,要逐渐缩小差距,平衡资源,允许人才自由流动,自主迁徙,这样才能促进国家整体繁荣,而不是局部出现囊肿,那么就需要执政者的智慧和运筹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而不是扩大差距,不能让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

那么,针对一线城市的人才优惠政策出台就应谨慎,不能和二三线城市不对等争夺,不要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进一步舒缓城市压力。将教育资源逐步全国均衡布局,医疗福利人人平等,最后达成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因此,北上广深的人才争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不公平的福利待遇,倘若把这些剥离,那么迁徙自由就不是问题,这才会有人才争夺一说。

回到上海的人才优惠政策上,该不该出台大家自己判断,我们仅其关于清华北大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这点,就值得商榷。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出台政策想留住更优秀人才,这不用争论,问题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就是人才?我想这就有点失之偏颇。

北大清华是我国顶级的著名学府,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最早是因为师资力量雄厚,师长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能够把普通人才的潜力挖掘出来,能够把天资聪慧的学生培养的更加优秀,这是名校的优势所在;后来,随着学校的声誉提高,生源的急剧增多,对生源的挑剔逐渐显现,只选择各地的尖子生,从基础上保证了很少有资质一般的学生进入;生源的优秀,师资力量的雄厚,按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应该比以前更加优秀,这是就连普通院校都应该做到的。

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这些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并非出来个个都是精英。恢复高考以来的那些所谓的各省“状元”,从实际调查来看,并非成为各行业的领军者,反而是用王安石的话“泯然众人矣”,这些年叱咤各行业的风云人物,更是很少有名校毕业生,从历年的报道来看,甚至还有一些北大清华生沦落街头的新闻,因此名校学生和人才不能盲目的划等号,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再说,一个城市的优惠政策,自然不能因为个人自身的家庭出身、教育经历作为倾斜对象,而是根据对城市的贡献度来衡量,这样才能显示出公平和公正。

说句实在话,名校毕业生对城市的贡献,也许还不如小学毕业的清洁工的贡献大,一些所谓的“海归”,也许不过是花钱买的野鸡文凭和抄袭来的荣誉,一些拥有绿卡的国内掘金者,也许不过是掩人耳目的“皇帝新装”,片面的因为那张纸,就可以享受常人难以企及的待遇,比如免税购车,买房,落户,子女低分录取等等,这岂不是对广大劳动者的不公平?如果非要出台优惠政策,也应该是在做出贡献后的奖励,而不是前期的招揽。

因此,上海的北大清华生直接落户政策,是不是有点过于片面了?

2018/8/7榆木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