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
读罢「解忧杂货店」,不甚感慨:万物轮回,天道有常。
说起讲故事的能力,东野先生要算是一流的了,迄今为止看完的小说,从「放学后」、「秘密」、「侦探伽利略」、「白夜行」、「虚无的十字架」亦或是「怪笑小说」,他都是以异乎常人的洞察力与叙事风格而被大众津津乐道。虽说大多数是悬疑小说,我更欣赏于他对人性的剖析与理解。
聊回「解忧杂货店」,看着看着,竟然不忍心翻到最后,因为故事终究会结束,而我们自己的人生还在继续。看罢小说,趁着思绪未停,匆匆写下了下面的思考(有剧透,请谨慎决定)。当然,我相信,或许看完了再来讨论,你会更有收获吧。
首先,真心佩服作者的时间线与逻辑脉络,能将一个聚焦的剧情通过多个人物视角逐步推进,环环相扣,统一连贯,由浪失与晓子当年感人的故事,进而演变为丸光园与解忧杂货店;一方为孤独流浪的孩子提供安身之处,一方为内心无助的他们提供精神寄托,各自凭借自己的努力守护这方水土,真的令人动容。几十年过去,他们一如既往的珍惜与保护为太多的孩子寻求正确的人生方向,善莫大焉。从现实出发的三个男生,到第一章的月兔,再到最后一章的晴美,最终以浪失的亲笔信结束,终成闭环,为小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次,透过书信与文字,我们总是能够瞥见每个人的真情实感,文字的力量不言而喻,仅仅是简单地叙事都能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安静地展现了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如此多次的书信往来,真实记录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人生与时代密不可分,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历史的亲历。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最近很火的一档节目「见字如面」: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印象最深的便是黄永玉与曹禺的往来信件。信中,两位大师赤诚相见、披肝沥胆的交流,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又陷入深思。
黄永玉: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曹禺: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最后,我愈发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不是冷冰冰的,你如何善待世界,这个世界如何善待你。与其纠结是否出发生如此神奇的事情,不如窥探内心,你希望生活的世界究竟如何?
其实,这个自证预言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一个对情境的虚假的定义引起了一种新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让最初虚假的猜想成真了。
万事皆有因,万事皆有缘。小说中的所有人物,无不拥有自己的烦恼,爱情、亲情、友情交织其中,而最终的结局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罢。
对此,浪失熊治(解忧杂货店的主人)已经深刻地解答了: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而对于一直在前进却迷茫的人而言,在小说的最后,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回答烦恼咨询了。感谢你在最后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难题。
希望你能够有所启发。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听天由己」或搜索 rexinsp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