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22------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19-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鸥zxw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的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苦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他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就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喜欢,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受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学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去寻觅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