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途 | 明清古迹探寻之旅
渔途|明清古迹探寻之旅
400年前,有一位名叫“韩守德”的人,因长相酷似康熙,被康熙选中做替身,替他出家当和尚。于是,韩家被列为皇亲,赏赐不断。尔后,韩家看准了一处紧邻京城的交通便捷的小村子做起了生意,逐渐成为了京西第一财主。继而,靠着一张“天子”脸发家致富的故事流传开来。
这个村子叫爨底下村。近些年影视剧的拍摄及吴冠中老先生的散文,让这个藏匿于京西的小村落受捧起来。可即便这样,也抵不住爨底下村浓郁的原生气息和风貌。说的是人,是物。
“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古来人们讲究阴阳中和之理,故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遵五行之说的冷热互补。
爨的意思是“灶”,登高远眺整个村落,村子位于灶状山底下,恰如一口薪火燃烧的炉灶,故村名为爨底下。
爨底下人“注重风水”,不只取名,更表现在村庄的构架设计上。村左有内青龙山,蜿蜒起伏,起伏之中又隆起三组山头,颇似三个吉祥动物卧虎、神龟、蝙蝠。卧虎,侧头而卧伏视全村。虎,兽中之王,为禄;龟,神龟啸天,仰天长啸。龟,为寿;蝙蝠,送福,翔飞而来。蝙蝠,为福。
除却整体风貌,爨底村的内部也是格外别致。 中国的古建筑南北差别很大。南方气候温湿,建筑多开敞。北方天气寒冷,建筑多砌砖墙,四合院为北方民居院落空间的主要组织模式。
合院一般是祖孙三代的居所。上房住长辈,铺紫色台阶——紫气东来,吉祥如意;东厢房住着掌握家务大全的长子,台阶颜色紫绿相间,紫石压着绿石——提示长子要尊重长辈意见;南房为书房,两级台阶,紫石在下,绿石在上——“紫气东来,青云直上!”,“南书房”,正是这个来历;西厢房是孙子辈的起居室,一级绿台阶,寄托着长辈的期望----平步青云!
各院落大部分房屋为砖瓦结构,集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式样各异,家家都似处在一个诗情画意的胜境之中。
与京都不同的是,爨底下村因历史原因,整个四合院的布局紧凑,东西厢房都朝着院中心缩进了不少。这里曾是明代作战时的落脚点,为节省空间故而缩减了院落的规模。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村子主要是给封建时期的女人住的。为凸显女性地位之卑微,故修建成这样。一个作家游玩到此,曾写道,“我在门头沟爨底村看过当年女性住过的院落,不足十平方,那是女人一生的半径”。
纵观整个村子,可发现一条由紫石、青石铺砌的、东西蜿蜒的街巷,把村舍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街巷外墙呈弧状延伸,高 20 多米,仰望犹如一道“长城”,这一明清古村是京郊最有代表性和保存最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寻古探幽向来都不是浮躁急迫之事,唯有置身其中静心体会,方能从隐忍的历史中感受得一丝有积淀的气息。
渔途∣知行路上 遇见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