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糕
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句话七八年前就在我耳朵里了。每当年关将近,全国都是祥林嫂,反复,重复: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没意思,过年就是过钱,过年压力大,过年铺张浪费,过年没有小时候开心...总之,把过年骂得是一无是处,可骂归骂,过还是得热热闹闹,还是得重视,马虎不得,这很像是对待自家顽皮的孩子。
每个人的情怀触点,怀旧感,都不一样,我倒不关心年味怎么稀了,中华民俗文化怎么断了,物质生活和科技创新怎么让节日的精神期盼殆尽了...以我中学毕业的水平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别太较劲。有一段时间,国家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某些爱国青年响应号召,其中一个爱青在微信里发文,是关于活字印刷术,大概就是:中国四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如何难,如何美,如何艺术...然后就是:守护文明,守护星光,保存技艺...最后:就是发展,倡导,实行... 评论区,是一片捶胸顿足,阵阵哀乎,更有甚者,大感不解,骂道:如此国宝技艺,怎么现在不去用它?下面且有响应者,纷纷表示,如此商机,加之国力推崇,个个要办活字印刷厂!我操!都他妈企业家一个礼拜了。
过年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有的常年在外,指着回家团聚,有的年底清账,指着节日拿钱,有的爱好游玩,指着年假旅行...总之,或多或少都有用。
我自身对应上述情况,无一符合,只得转移兴趣,到了吃的上面。说是吃,当然指的是食物,却不同于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它是过年必备的食品,说是食品,当然是可以食用,却不见得有多少人去食用,更别说是喜食与它。
此食物为何物,大糕也。
先说大糕,明显的江浙点心,古为贡品,再一扯必是乾隆下江南,食完先夸,后题字或赐名。这种典型的,古代江南广告情节,我总有说不出的恶心,我老感觉江浙商户对于乾隆爷的爱,超越古今历代领导人。
大糕,以糯米粉,绵糖为主,拌用麻油,各类干果,做法简单,口味一般,油炸后另有风味。从主料和配料来看,再对比如今繁星般的零食,真是一坨屎而已。
我第一次吃大糕的记忆,早已风散去,味觉的记忆没有任何快乐,现代大多中国人不认为,糕点类食品,为零食,大多称其为茶点,用于佐茶。但现在三餐之外的,零嘴已经选择太多,并且更注重,口味,营养,健康。不是,瞧不起大糕,真是无一条符合。
由此看来,大糕虽为食品,主要职责并非用于食用,它定有其它出路。
苏北地区,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喜爱购买大糕,小果,酥糖,或称为贺年三宝,又寓意鸿运高升,正反都是喜气词。
过去我姥姥,一到年三十儿,就紧张。晚上左右吩咐,上下关照,拐着我的脖子提醒我:明天大年初一,你一张嘴就要吃大糕,不吃大糕不能说话,更不能骂人!
大年初一了,我十一点多才醒来,不能算作早上了,但还是想起姥姥的吩咐,听她老人家的话,我抓起枕边一块大糕,就朝嘴里塞,“我操!这逼东西太硬了!哎呀!我的牙!”
到了中学,体育课后浑身是汗,找同桌女同学借面巾纸,女同学不在座位上,我就翻她桌肚,取出一,小包卫生巾,当时我见过大的,不认识小的,问这是什么?女同学看了眼说,大糕。然后,周围大家朝着我笑。
成年之后,一哥们婚礼,我站在女方家的院子里,看着新娘的弟弟,牺牲似的抱着胖姐姐,往车里装,眼看就要解放了,男方的叔叔,让他先等下,然后慢悠悠,拿了一盒大糕回来,放在地上,让新娘踩着大糕,进入婚车。弟弟,早已赤耳面红,痛苦地呻吟着,啊,啊,啊的,终于把姐姐放在大糕上,再扶进婚车。车门一关,弟弟:操,的一声踢飞大糕。我看在眼里,突然想起女同学叫卫生巾,为大糕,现在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