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亲子教育心理

一次家庭亲子团体活动小结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100人  心行者

在亲子沟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家长说话的语气,让学生认为是在发火。亲子沟通中家长会不自觉地提高声调,不点明这个情况的时候好多人是没有意识到的。

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忍让妥协,“去写作业呗,我能有什么方法啊”(无奈低头声调渐低)。这样的结果是沟通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低。家长觉得孩子难沟通不愿意听,孩子觉得家长没有认真听。两个人都很委屈,越委屈家长越容易发火、孩子越远离,陷入恶性循环。

对家长的发火,一位男孩说“妈妈发火的时候去做饭吧”。太棒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暂时离开冲突环境,等待心平气和再来讨论问题。有情绪的时候讨论问题其实讨论的是情绪,而不是事情。

2,家长说“你答应的每次都做不到”,学生马上说“你每次都发火”。这是互相指责的沟通,而且是绝对化的概括。我暂停活动,“好几位朋友都提到了每次这个词,我们想想每次是什么意思?是所有的、总是、一直、没有一次不这样,但是停下来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吗?孩子有没有做到过呢?爸爸妈妈有没有不发火的时候呢?一定要、一定不可以、每次、所有的,这些词都是绝对化的词,让人不舒服。我们换一个说法,有时候你答应妈妈的事情没有做到、妈妈有时候会发火,这时候是不是更舒服一些、更符合现实?”

3,家长说以前规定默写错4个就重写一遍。“昨天错了7个,让你默写你就不去。”孩子立即回嘴“你什么时候说的?上次错了两个就让我重写。”哇。首先孩子是记得规定的,但是因为家长先破坏了规则就不再遵守规则。家长说“他变得得寸进尺”,我听到这个成语就害怕,这是多么恶毒的评价,尤其是指责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成人听到这个词都不舒服,何况孩子,何况心性还没有稳定的孩子。

对孩子而言“得寸进尺”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孩子在获得关注或获得权利的方式,也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这是心理成长的一段努力,而不是成人世界的不知底线。这时候就看家长的应对。如果家长一直退让,家长会越来越痛苦,而且孩子会学得没有底线。与其说这是孩子的问题,不如说是家长不知道底线、不知道自己的尺寸。正确的方式是即使忍受暂时的冲突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这样孩子达到了“试探父母底线”的目的,也让孩子学会坚持原则和底线,冲突之后家长其实是更容易的。

4,在讲座中,主持人请某位发言的时候,有家长随意和孩子或和其他家长小声说话,这样会让孩子的行为很混乱、没有规矩。这样的家长是没有耐心的、不能延迟满足的,而延迟满足是成熟的必须特质。孩子饿了,幼儿不管妈妈有没有准备好食物都会哭闹,成熟的孩子会等待妈妈做好饭再吃,这是最基本的延迟满足。憋尿也是的,有了尿意,不可控的孩子会就地就要撒尿,品质良好的孩子会忍耐一会儿一直到厕所。

在大街上可以遇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在路边把孩子尿。也有家长会抱着孩子着急找厕所,这其实说明他的孩子是可以忍受一会儿的,这样的孩子会更有自控力。

从小处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身也没有需要花费巨大去学习的地方,就是这些小处做好就好。

lP �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