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重视文章结构建设,让议论走向深刻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195人  十驾斋主人

重视文章结构建设,让议论走向深刻

景慧颖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民族的品格,需要其精神文化来彰显;一个家庭的品格,需要其家风家训来呈现。习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潜移默化于人的灵魂深处,最终促进一个人的精神特质、视野格局的形成。

对于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你又怎样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优化升级】

家风化雨,润心无声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李海龙

家风,是诸葛孔明《诫子书》中强调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曾国藩予子之教“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优良的家风于家、于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整个社会需要重视家风的建设,并让优良家风如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良好的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以这就要求一个家庭中的长者给子孙后代做好道德、行为上的榜样,让良好的风气由长者传递给晚辈。这正如《颜氏家训》中所说的“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家风助人立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的家族将读书视为自己优良的家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有的家族将节俭视为家风。可以说,拥有良好家庭环境是个体立身的重要前提。纵览古今,有的家族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与良好的家风紧密关联,比如林则徐在逝世时,家无余钱,只留给子孙两句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其后代书香不断,至今仍存显达者,曾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凌青,原名林墨卿,就是林公第五代孙。再如江南钱氏出现众多著名人物,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等,这与世代传承的优良家训——《钱氏家训》,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每个人在家风的熏陶下都有立身之德行,家族方得不朽,族人方可续承香火。

家风助时昌盛。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构成了社会荣枯,呈现民族的细节。古时帝王统领天下,其家庭的经营显得格外重要。上古大秦,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包括武王,都建立了各自的功业,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这与秦国严格的国本制度与父皇母后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家风,渐渐升华成国风,成就了强大的秦朝。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许多人重视家庭建设,忽略家风建设;重视财富积累,忽略精神培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作为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承担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任务。在这个人心沙化的年代,负能量的新闻比比皆是。曾有一位青年对不肯赡养父母的子女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怎么做得出来呢?”其实,“做得出来”与“做不出来”的差别,就是家风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在当今“小家庭时代”,关于如何重建家风,我认为具体路径有以下几点:长辈要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孩子们的榜样;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家家都重视家风建设;在小区、社区合适位置张贴优秀家训标语,构建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氛围。

“种因得因,种果得果。”我颇服膺这两句话,在人的心中种下种子,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就让家风,融化于血液,沉淀于骨髓,如春风化雨,无声滋润每一个心灵。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我认为如果想写好议论文,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在学生思维的训练上,而不是一味地在写作模式、写作技巧上虚耗时间。这篇文章将并列式、正反对比式、层进式的作文写作结构模式熔铸于一炉,这一点技巧是容易学习的,但是如何能切实做到正确选择正面、反面例子这就是对作者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的考察,并非死记硬背所能达到的。另外,升格后的文章语言更加精炼,论证过程更加严密,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