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尴尬叫:知道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何而做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205人  Hi云上太阳

1

考完试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收拾桌上的教材。这样的自然举动让我想到了那些参加完高考的莘莘学子,把书本高高抛起然后往后扔的场景,脸上一副欢快而解气的样子。我一边将书搬到书房一边感叹,一考完试再没动力看得进这些教材啦。倒不是说它们没有用处,只是为了考试而看的书、背的词多没意思呀,正如为了生存而做的工作也大多说不上喜欢。

再细想,这个备考的痛苦也不是因为内容真的很枯燥,只是一日未考完未通过,一颗心总被这件事吊着,没着落不得舒坦。毕竟都花时间花金钱在上面,考不过多少不甘心呀。考试倒计时8天,为了弥补此前对待这件事有些吊儿郎当的恶果,不得不开启恶补模式,除了学习标准答案,每天一有机会便在脑子里放入两个小人,在脑子里不断演练,没人时,我便张嘴念念有词,像个小疯子一样。谁让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差,此前还不抓紧练习呀,只能踏踏实实地补课。

2

七点多赶到考场,天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像春雨般要抚平赶考人那颗焦躁的心。安排在第一场考试的考生是有点狼狈的,考点太偏,公交车不好等,滴滴也不好打,还好自己有家人接送,这方面感到很安心。上缴除了准考证和身份证之外的所有家当,抽了序号在候考室等待考试。等着上战场的自己却哈欠连连,每打完一个长长的哈欠,热泪便要夺眶渗出,我小心拭去生怕弄花了苦苦张罗好的妆容。闭目养神对困意没有作用,便开始和身边的考友交谈,有一搭没一搭交流些“你考什么呀,为什么来考试呀”之类的一般八卦问题。

对于“你为什么来考证呢”这个问题,问了好几个人,基本都说是为了“防身”,对于如今的工作没有安全感,考个证为未来加多一层保障。其实自己也与他们差不多,虽然曾经如何地不屑于考证,不屑于这个看起来清闲的职业。

3

说到职场的不安全感,我不禁浮想联翩。前阵子有个旧同事联系我,他从bg辞职去了rc,但不到两个月又辞职,问及原因只说那边不适合。只是对我感叹,这行当是青春饭,老了不耐熬,现在都不知做什么好。

我理解这种“职场瓶颈”,这是一种不上不下的处境,各方面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原本那颗富有激情的劲头,在轮番的玩命拼搏洗刷下愈发疲惫。再说,成家以后谁愿一直过着累成狗只有工作没生活的日子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虽然你也曾劳苦功高,但公司孰能与你谈感情,你不上就得下,后面等着上的人排着长龙。没有职业规划是危险的,不安全感与年龄成正比例增长。这种不安全感的源头是来自一种尴尬:知道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何而做。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前上司。他业务能力很突出,在他主导的项目中总能用最小的成本和人力取得最大的效益,却从不拿这些政绩向老板邀功,低调得很。遇到大项目时,也不像其他的经理向老板吐苦水,然后提出各种增派资源的要求。通常能自行想办法解决的,绝不会随便打电话给老板,按他的说法就是,不要随便给老板添堵,每人打一个电话占用老板半小时,那他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这样的员工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其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

与他谈起“职场瓶颈”这样的话题,他坦言即使是做得一派风生水起,也要考虑后路的,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从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只有让自己不断成长才是最好的保障。有一天你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而不喜欢或者不适应做这个了,还有绝对的选择权。接着他又透露了一些有关将来也许的设想,噢,原来像他这么一个宠儿已考虑过那么多。他让我看到做事的一种踏实,还有就是:不要去计较一时的薪水是否匹配自己的能力,但要十分计较自己有没有进步,并清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这又让我想到,少有人能够清晰自己喜欢什么,并勇于选择它,更多不过是为了符合社会的标准,追求大众眼中的稳定和成功。不能让人挖掘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人才的败笔。都说梦想没用,可进入社会的大熔炉之后,各种压力纷沓而来,有梦想有方向便是幸运至极,永远有一块自留地可以安心耕耘。

4

不必打太久的瞌睡,很快便轮到我进行考试,抽题、备课、结构化、试讲、答辩,一环接一环,整个过程甚至没有闲暇去紧张,或许哈欠抵抗了部分的紧张情绪。

主考官给我精明、挑剔的感觉,都不用正眼看你,却又有意无意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还要皱一下眉头,吓得我心中一紧忙把眼光从她身上转移。除了超时来不及收尾,整个过程还算流畅,只是稍微探究一下,自己也会发现许多问题,比如说结构化逻辑顺序不分明,讲课环节中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抓住讲透,导入原本可以有出彩的机会等。恶补也只能出这样的水准了,基本能装腔作势,能不能混过关还得看考官仁不仁慈(捂脸)。

原本只是想要记录自己考试的窘况,似乎内容成分复杂了。无论如何,接下来又可以云淡风轻一段日子啦,要好好珍惜。

真不爱考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