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烟火滋味长语文教师写作工作坊随笔散文

有些事,没有来不及,只有想不想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167人  后窗
祝福老爸父亲节快乐

我从很多人那里听到过“来不及”这三个字。

从爸爸那里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心里猛地一颤,印象也格外深刻。

2017年春节在老家,我和老爸商量他未来事业的发展问题,那天我们谈得比较晚。话题就是他不做建筑工程队的工作以后,怎样才能干活挣钱。

依照我们的建议,父母亲都六十七岁了,应该也可以安享晚年了,他们把我们姐弟四人抚养成人就已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用再继续拼搏了。然而老爸老当益壮,在六十六岁的美好年华里拿到了驾照,开着梦寐以求的私家轿车早出晚归,辛苦并快乐着。

我没有力量改变他那些根深蒂固的信条:“我要赚钱,不能拖累你们任何人”“一待着,我就浑身难受”。

多次劝说无果以后,我尝试换一种思路启发他:“要不,咱俩合伙创业好不好?你做老板负责收钱,别的活由我来做。赚了钱咱们对半分。”

老爸一听“创业”这个词精神头就来了,因为他就是靠不断的创业让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深刻地体验到了贫富转换的感觉,成败得失的滋味,世态炎凉的冲击。

他问我怎么创业,我说我是出版图书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实体书店。我有解不开的书店情结。自己一提到“书店”都会很开心。

“哎!来不及啦……”我听到了老爸的深长叹息。

“要是我再年轻十岁,我就敢去再创业。”我相信他的话。事实上,老爸的奋斗觉醒期和我差不多,都在三四十岁的年纪,是很多人觉得折腾不起的时候。他认为种地赚不了多少钱,跟着别人干装修的活,辛苦不说,没有一句说话权,被老板管得死死的。于是,他毅然回家借钱开工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十几年的平凡岁月里,我们由少年长成了青年,父母从中年跨入了老年,期间起起伏伏,风风雨雨,磨练着我们全家人的意志,也让我们看清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不管如何,都是光阴。向前,努力,我们的脚步始终坚定。

走出了深沉的黑暗,眼前的光亮越发耀眼,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前途,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而如今,老爸却说了这句“来不及”,我不禁陷入了深思。世间真的有来不及的事吗?

我曾对一个生了重病的朋友说,一定要坚强乐观些,尽量出去走走,锻炼锻炼身体,如今医学这么发达,说不定你的病很轻松就能治好了。她幽幽地对我说,“来不及了,病灶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前拼工作拼生活,唯独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随即眼里的光仿佛瞬间熄灭了,我偷偷地擦掉了即将落下的眼泪,不知道该拿什么样的话来安慰她。

这样的来不及的确是存在的,当英国伦敦的无情大火在大厦里肆无忌惮的时候,当一个个车祸现场将鲜活的生命瞬间带走的时候,当爆炸的声响让魂飞魄散的人们四散奔逃的时候,都是已经“来不及了”!安全防范措施不提前做好,当事故发生时,除了手足无措,就是惊慌失措。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是不能用“来不及”来充当借口的,比如来不及读书学习,来不及拼搏上进,来不及追逐梦想。

这样的来不及常常与年龄挂钩。我都四十岁了,来不及再读书学习了;我都快退休了,来不及从事教研了;我己经年过古稀了,来不及再有梦想了……

可是,古人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吗?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拼搏上进、追求梦想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应该在做的事,和年龄大小无关,和思想观念紧密相连。

很多人是在某种机缘之下,受某种进步思想的启发,内心在瞬间完成了深度觉醒,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之路。这条路往往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但并不轻松如意。

人都有避重就轻的本性,但总是一味地“就轻”则会给人带来很多危害,比如没有危机感,喜欢不劳而获,容易被名利诱惑而失去原则,进取心不强,害怕变革,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当地“避轻就重”是非常有必要的,勇挑重担的人往往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容易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能不断从既得的舒适区里走出来的人,他的人生价值会得到充分地挖掘,自身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也因此,这样的认很少会与“来不及”结缘,因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认真。

为了一切都来得及,让我们怀揣着梦想,不要让自己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把读书学习、突破自我、提升价值当成一生的功课,不虚度光阴,不辜负仅有一次的美好人生。

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就没有来不及。勤奋好学的人,潜力也是无穷的,与年龄关系不大,心态和想法才是生命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