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一)

2021-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勤思勤语

在12月份,我报名参加了席老师的乐享阅读训练营,每月给自己目标读书,目前阅读的是魏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这是我读完魏老师的第二本书,如果你问我,读第一本书有什么收获,我自己真是不知道自己还记得什么。

这就在于我的读跟记没有同步,所以,在今天开启这本书的阅读时,就要求自己要开启“阅读——记录——理解”的模式,这样可能会读的更深入,理解的更透彻。

今天阅读了书本的85——110页,在这部分内容中,魏老师告诉我们怎样训练知性阅读能力。分为以下几步(以下几条均来源于书中内容):

第一,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特别打动你心的文字,或者是遇到你感同身受的例子,或者是你比较头疼的事情,刚好这里有了指导,那当然要写字记录了。而我现在就是处于起始阶段,阅读过程中,主要以大量摘抄为主,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拿出笔记来回翻翻看看。

第二,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本书读完之后,很有可能是什么都没有留在记忆中,那匆匆而过的阅读就这样翻页了吗?在我以前的阅读中,真是这个样子。

可今天,魏老师在手把手的教我如何进行知性阅读,读一本好书,我们在读完之后,不仅把书本的脉络理清,还可以记录书中的一些观点,这都是值得我们记忆并理解内化的。

第三,更进一步地,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看到这一条后,我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我们还能跟书籍进行对话!如何跟书籍对话?我有这个能力吗?我能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吗?感觉这样做特别痛苦。

回想起自己在教授《牛和鹅》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试着套用课本中已有的批注,选择自己觉得特别有趣或者记忆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生读课文是一遍又一遍,结果告诉我,老师,我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做批注。

那批注是什么?批注就是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讲解之后,学生在第一自然段做了个批注: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带着这个问题,在后面的阅读中就逐渐的揭示了答案。

这就告诉我,批注并不难,你可以从最基础的一些批注写起,练习着练习着,就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如果不开始,就一定没有改变。

第四,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书中的文字是固定的,是无生命的,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无生命的文字注入有生命的教学中,我想,这可能会成为你的教学机智。

就比如书中给的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实例,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懂学生,学生也不懂我们,这样的过程交流是无效的,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相反,同理心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而我们也要及时的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我们就是在进行平等的对话,是互相的尊重。

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的款待,就如主人款待客人一样,这样会产生一个更亲切款待教师的世界。

由此可见,最高的层次就是进行生命的交流了,好书之所以好,就在于在阅读之后的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都因每一次相遇而幸福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