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内训师如何设计课程结构?

2024-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享随笔

在优质教育与深度阅读的共同追求中,无论是引人入胜的好书,还是精彩纷呈的好课,它们都有着一个共通的成功秘诀,那就是拥有一条清晰且逻辑严密的脉络结构。

正如一本好书的目录能引领读者穿越知识的丛林,一个好的课程大纲同样能为学员勾勒出一条明确的学习路径。

优秀的讲师深谙此道,他们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就如同编织一幅精美的知识地图,使得课程内容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极大地提升了授课过程的流畅度与学员的理解吸收效率。

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内训师需紧紧抓住四大核心要点

1紧扣学习目标:

 设计课程之初,首先要明确并始终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所有的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估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服务。每一部分的课程内容都应该能够支撑和体现课程总目标,做到目标导向,让学员明确知道自己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2. 构建有逻辑的知识结构

课程的知识内容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如从基础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或者按照问题解决的步骤等。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形成稳固的知识框架。

3. 紧密结合培训对象

在设计课程时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需求、知识基础、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点。课程内容要贴近学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景,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关注知识的应用性

除了传授知识本身,内训师还需特别注重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课后的跟踪反馈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持续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员的实际需求。

在设计一门高质量的课程时,我们需要系统化地规划和组织课程内容,使其既能满足学员需求,又能清晰、有效地传达知识。

给大家分享设计课程结构的五步法:

第一步:锁定主题,精选课程名称

在深入调研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课程的核心议题,进而拟定多个备选课程名称。这些名称应当既体现主题内容,又富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和选择,确定最符合课程内容且具有较强号召力的课程名称。

第二步:运用“三段论”构建课程框架

参照经典的“三段论”结构,即开场、正文、结尾,构建课程的整体框架。开场部分用来引出主题,激发学员兴趣;正文部分则依据主题,详细展开内容;结尾则是总结归纳,强化记忆,同时激发学员对未来实践的思考和期待。

第三步:划分主要内容模块

进入正文部分的规划设计,将其划分为几个相互关联、逻辑紧密的模块。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子主题或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并确保模块间的衔接顺畅,逻辑清晰,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细化模块,梳理内容要点

对每个模块进行进一步细分,列出各自包含的关键内容要点。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简明扼要,每个要点都应足够独立且易于理解,同时也遵循课程整体的逻辑线索。

第五步:填充内容,精细打磨课程细节

在完成了宏观框架和微观要点的构建之后,就要开始充实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确保每个要点都被充分诠释和说明,内容充实且易于学员消化吸收。在填充内容的过程中,判断是否可以继续细分的标准是看该知识点是否可以进一步分解而不失清晰度。

通过这五个步骤,我们就够从全局视角出发,层层递进地设计课程结构,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学员需求,又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实用性,最终打造出一套既吸引人又具有深度的优质课程。

在了解完课程结构搭建的步骤后,我们还可以参考下常见的课程结构,以便更高效的梳理出结构性课程框架。

一、WWH型结构

即Why-What-How结构,是一种从“为什么”(原因和背景)、“是什么”(概念和定义)到“怎么做”(方法和实践)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适用于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工作习惯或介绍新知识的课程,如“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 在应用WWH结构时,首先通过有力的理由和背景解释为什么要学习这项技能或知识,接着深入解析该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定义,最后详细介绍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二、流程型结构

程型结构着重于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或操作步骤来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结构特别适合于需要系统学习某一操作技能或工作流程的课程。例如,在讲解“客户经理销售管理”时,可以按照售前准备、售中沟通与谈判、售后服务等环节依次展开,确保学员能够掌握整个销售过程的关键节点和操作规范。在设计时,遵循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尽量简化流程,使其不超过7±2个主要步骤,以便学员能够高效理解和记忆。

三、要素型结构

要素型结构强调课程内容的各个模块之间并列存在,每个模块都是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独立要素。例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六顶思考帽》等课程,它们分别通过七个独立的习惯或六个不同的思考方法来构建课程体系。

这种结构的灵活性较高,不同要素可以根据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灵活排序,核心内容往往会置于课程的显要位置,以吸引学员注意力,确保他们首先掌握最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再扩展学习其他要素。

作为培训者,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学员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加优质、高效的课程,为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