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政治学》22:反
第九章 态度
到了小结的时候。
1
外国的精英强调新的精英集团的地区特点来保护自己。对待俄国革命如是。
个人的冲动情绪在繁荣时期是个人表现,到了战争时期屈从于集体象征。
感到内疚或自卑企图以过度反应来克服顺从倾向的人们特别残酷,无节制的狂怒与集体破坏。
2
拉斯韦尔提到民族主义,定义得精彩。
民族主义是要求变为或继续作为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国家的一种群众要求。民族主义是在现代工商业强调大市场优越性的情况下,被刺激起来的一种地方主义的形式。
所以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集团都企图通过强调爱国主义和实行暴力来加强自己地位,而这些做法又妨碍了与其他地方正在强调同样行动的占优势地位的经济集团实现完全的统一。
3
职能象征不时会起来向地方象征的优势地位提出挑战。
无产阶级革命或者打着无产阶级旗号的革命。
苏联企图发动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起来革命。这带来一句很著名的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国际,就是为了领导各个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和革命的而生。企图在一个无所不包的象征名义下夺取权力的人们,很快就被势力均衡的游戏孤立起来。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地方化的行为。
拉斯韦尔撰写的政治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讨论太多的政治制度上面的因素,而是从一个普遍的状况,也就是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回溯究竟不平等的状况是如何产生?所谓的精英集团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常采取的一些行为以及在什么状况下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这是一个充分的行为主义的政治学。
我们甚至不用太纠结这样的论述存在的哪些不足,他所切入的角度就不是我们惯常所见的角度。我们惯常所见,经常是精英集团内部的讨论,讨论议席如何分配,讨论税收该怎么收,唯独没有讨论精英集团的行为原因。
第四篇 概论
第十章 概论
说拉斯韦尔《政治学》这本书结束得非常仓促,我举双手赞同,第四篇概论只有一章,也就是最后一章第十章。
如果你对前面九章所提及的概念本身已经非常熟悉,那么直接阅读第十章基本上就可以把本书主要讲述的重点内容全部读到了。可见第十章的概括性。
1
这里所做的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使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是不能对权势人物作出令人满意的描述的。如果对权势采用不同的标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书是从技能群、阶级群、人格群和态度群讨论社会变化对这些群体结构的相对优势所具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分析法,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社会变化的阶级结果上面去。
在裴士峰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一书中,我们能看到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刻画在中国革命史上,但是最终以阶级划分的革命方式占据了上风。
采用不一样的分析方式,当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带来的结果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反五反、庐山会议彭德怀被批斗、文化大革命等斗争产品——一切都以阶级的眼光去看待,把人与人之间最的矛盾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
最近微博上出现一些取消私企,说私营企业在历史上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是时候用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来取代私营企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这种思维方式得到这样的结论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阶级斗争只有斗争阶段的不同,对抗是斗争,和平共处也是斗争。1949年到1979年折腾了30年,中国精英集团才放下了上纲上线、乱扣帽子的阶级斗争方式,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因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建立国家,使得红色俄国在立法基础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建国之后全国一盘棋,通过剥夺农民的收入来补贴工业的发展,纯粹以财政的角度来考虑税收问题,以至于领导层自己说出对农民抽税太狠,活不下去的论断。
2
精英集团的支配地位依靠它对环境的成功操作。操纵的方法包括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这是本书第二篇的重要内容。
公认的精英集团在控制社会方面有优越的地位,反对集团有的时候主要依靠各种象征来实现逆袭。常见的当然是诉诸于宗教。现行制度都具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神话,但是要保护一种对象征的垄断权,却不像保护一种对物资和暴力的垄断权那么容易。
一个能平稳运行的政治制度,几乎没有必要去考虑在他自己的社会成员中进行宣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的人们会把他们一些爱投向支持这个制度的各种象征。
3
不满情绪会使占统治地位的象征与实际措施受到削弱。经济萧条会助长对精英集团的合法性的怀疑。当人们遭受剥夺时,他们倾向于把爱从外部世界的各种象征撤回来集中到自己身上,也会把感情冲动从外部世界转衣服来反对自己,极端的结果不是变态就是自杀。
很多人通过一套新的集体的象征代替旧象征的办法来避免这种极端的情况,所以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宗教特别容易滋生,想想《三体》。
革命家的能效就在于把人们的不满情绪集中成夺取政权的洪流。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