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GDP是工具还是目标
GDP是一个工具。各国的方法还不一样。
1、GDP还有深层意义。
GDP是一个规范,也就给与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合法性。
故事:2010年,希腊当统计部部长,其任务是核算过去几年希腊GDP数据的真实性。上任不到一个月,其邮箱就被黑客疯狂攻击,但他还是查清了希腊政府公布的GDP严重造假。结果,暴露真相后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但其本人也并没有实诚得到嘉奖,相反被起诉,罪名“出卖国家利益”。希腊造假原因,是因为GDP规模规定了财政赤字率,赤字低可以拿到更多援助。
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就是根据生产的增加来核算GDP。这个属于供给侧,这个叫正向核算。
支出法:年轻的凯恩斯说,不能用生产法计算,如果生产出了的产品放在仓库里,或者烂掉了,没人要,很快就会带来价格下降和生产萎缩。不能只看生产,还要看消费,实际就是是否发生了交易。
凯恩斯提出了支出法,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是从需求侧考虑,或者叫反向核算。
他提出的重要思想:至少在短期内,需求侧要比供给侧更重要。
需求侧,就是看怎么花钱。对国家来说,无非三个渠道:直接用掉、扩大生产、自己不用出口到国外。
过去,只考虑生产,政府能做的,就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良好环境,做好执法、保护产权。这也是亚当斯密等强调的政府职能。
这个思想转变影响很大。从需求侧考虑,政府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大有可为。政府不能赚钱,但可以花钱啊。整个逻辑一下子转过来了:花钱能增加需求,需求能促进增长。
库兹涅次和凯恩斯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在什么条件下”更合适。
2、GDP从工具变成了目标
有了GDP之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效率改进很大。每当企业和老百姓不愿花钱了,政府就可以花很多的钱,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弥补老百姓和企业的需求缺口。二战后,主要国家都接受了这个思想(凯恩斯的需求侧)来管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反例:凡是过犹不及。印度在2015年,为了让GDP数字好看,增加了“有机肥”这一项,说白了,就是牛羊粪。印度人民好开心,印度的GDP终于超过中国了。
更过分的,2013年,欧盟为了统一各国的GDP统计标准,要求所有国家把贩毒和卖淫的收入都统计到了GDP。因为在荷兰和德国,这些交易是合法的。
发展经济为了啥?为了人,为了让人过上好生活。
何帆总结:
GDP开始是度量工具,后来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
再后来,成为了政府的目标,很多怪事就都出现了。
归根结底,不管啥时候,GDP就是个工具,用来统计经济的工具,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