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我的懒,深入骨髓,是极致的懒。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连live

今天读到一篇关于偷懒的文章,简直是写出了我的心声。

作者说“想要工作的时间少一点,就要工作的好一点”。

用另一句话说是“想要早早下班,就要好好工作”。

作者是从工作前的思考和工作中的方法这两方面分析的。

他说工作之前先进行思考,这样是为了预想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此时要想好对策,有备无患,多多益善。

这是在思考工作的策略,这时的策略决定了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

作者还说到工作中要用好的方法,主要指好的工具,工具越好使,工作所需的时间就越少。

这时决定了工作中的每个流程所需的时间。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种观点“想要早早下班,就要好好工作”。

作者说的是偷懒的方法,这样做确实是为了偷懒哦!

但作者可能没有我懒,又或者说作者可能是和我一样懒的,之所以这样表达,是为了读者能读懂。谁知道呢。

毕竟这是《文案的基本修养》中的观点,从我以往的文章中就能看出,我对这本书有很高的评价。

那么现在,就来说说我到底懒成什么样吧。

我认为,世界上有一种极致的懒,那是从骨子里展现出的懒劲儿,就是我这种了。

到底是怎么个极致的懒法呢?

我懒得去思考跟人交流时该说哪些话,于是就把自己变成那种人,这样就不需要思考也能说对话了。

例如,在读大专的时候,我一度不知道面对邓院、赵总、老师们时该说什么话,每次都要思考思考再思考,但脑子笨而且情商低,说出的话我恨不能吞回去。后来就没招了,直接把自己想象成是他们,把自己“变成”他们,这样一来,自然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现在看政治家的传记也是这个原因,我完全不知道怎么从政,也想不到,更懒得想。但通过阅读伟大的政治家的传记,看他们的生活,想他们所想,自然就能说出政治家的话,做出政治家的事了。

我懒得去应对日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现在就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就拒绝、该说就说、不该说就闭嘴、该想的就想、不该想的就不想、该看的该听的就去看去听、不该看的不该听的就主动撤离,懒得去掺和那么多。

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不真诚,而是虚伪或欺骗亦或是其他的话,那么我是知道一个谎是需要一百个谎来圆的,我这么懒,又这么笨,哪里能扯出那么多后续来,累都累死了。

所以我选择真诚面对,这样一来,别人能感受得到我的真诚,我自己也过的舒服自在。

我懒得去更正日后的错误,于是从一开始就拼命减少错误。

我知道如果不读本科,以后自己会为这件事情后悔,而且这非常不利于日后的发展,空间被学历限制了,因此为了日后不面对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我现在拼命的考上了本科院校。

现在的工作是新媒体写手,第一次做,没经验没方法没知识,啥都没有。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都犯过什么错了。所以就阅读本行的书、积极地请教老板,老板说的话那基本就不用怀疑了。

这都是为了减少以后的错误,错误少,更正的就少了,事情就少了,人就清闲了嘛,说到底就是懒。

甚至于,懒得去实践各种各样的工作、流程、活动,于是进行大量的思考和阅读,直接获取别人的实践成果。

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懒了,想当年在大专里做项目负责人和创业的时候,那真的是跑断腿了,什么事情都想亲力亲为,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一下,那段日子累坏我了。

所以现在是能不干就不干,读读书就能知道的东西,干嘛要累死累活的亲力亲为,前辈们一辈子的智慧,难道我们不需要尊重一下吗?不要自己去干,书里都有,先读书!所以说,书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甚至于,懒得应对日后需要改变思维的情况,于是现在就给自己培养一个不设限的思维,也省得日后经历改变的痛苦。

双创那篇文章里有提到,之前创业时候我崩溃过一次,那时打碎过自己的固定思维,当时的改变很痛苦,以至于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很痛苦。

所以不再想有这样的经历,也懒得应对这样的情况,所以就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咯。

可能以上这些说出来有点奇奇怪怪的,但对我来说却是很正常的。

就是因为懒得面对以后的困境,所以现在多看些书、多改善改善思维,对人对事做到真诚自然,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以后的困境了,以后需要操心的就没那么多了,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如果这些都能成为我的习惯,不需要控制就会本能的去做,这该有多好啊!

可能我说的这些话,读者会觉得有点励志、有点高级,甚至这样看还有点在装逼的感觉,但在我这的底层动力就是懒,极致的懒。

我从根源上在纵容自己这样懒惰,甚至还觉得挺好的。

【本账号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连liv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