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弱的人,越喜欢打感情牌?
中国作为人情社会,深谙各种利益兑现。有时是粘合剂,有时却是沉重的负担。
闺蜜给我讲了她的事儿。
她婆家是小山村的,第一次过年就受到“感情牌”的轰炸,各种七大姑八大姨求罩求帮忙,并且特别理直气壮:
——你嫂子是上海的,好东西多着呢,想要什么跟她说,她买给你;
——我跟你姨夫没本事,你外甥毕业一年多了,就指望你给介绍个好工作呢;
——你爸妈拉扯小川(闺蜜丈夫)不容易,你们住着大房子,也得给老人盖个二层小楼啊;
——你嫁过来受苦了,全家都指望你多多照顾了;
……
诸如此类,名目繁多。她本以为是客套,却发现,公婆亲戚是真的拿着感情牌让她安置各路人马。
后来实在推不过去,拖了关系给一个表弟安排了工作,谁知道没干几天他就辞职,还埋怨闺蜜不是真心帮扶,介绍的工作太过辛苦。对方也不太高兴,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表弟干活偷懒。最后,她落得里外不是人。
那次以后,她就对老家的人保持敬之但不近之,只做礼节性的交往。
习惯了界限和稍显功利的交往方式,这种感情牌对闺蜜无异于道德绑架,她不适应,也很苦恼:
——她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时间心力花在打感情牌,而不是提高实力?
原因很简单,
一、感情牌是弱者突破阶级的唯一通道。 一般人多靠能力、体力、智力,甚至是情商,换取不断向上的资本,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弱者不同,ta既没有实力,又心性不坚,视“感情牌”为理所当然。
二、感情牌是弱者坐享其成的捷径。既不用付出劳动,又不必承担责任,只是利用同情心,或者亲缘关系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一不留神就被打了一脸感情牌。而当这牌由亲人打出时,就尤为伤人且难以拒绝。
比如一些妈妈们惯用的招数,一言不合就说,“你不懂得感恩”“以前家里多穷都没让你吃苦,你听我一次怎么了”……这种感情牌总是让人很无力。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真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做过一件事。
可是,爱就等于无条件顺从吗?
当感情被当做筹码,关系就变得不再纯粹。它代表着计较、权衡,意味着曾经的亲密无间开始分了“你、我”,过往的付出回报变成了谈判的筹码。即使无法彻底斩断联系,也难免敬而远之,心生芥蒂。
“我们是朋友” “我出生贫寒家道坎坷” “我知道你最好了,就帮帮我嘛。”……
他们或打着不情之请的名义,制造自己是受害者、弱者的身份。或打着居高临下的姿态,美化自己的形象,以遮掩本是势利或不堪的目的。
其实,大多感情牌都暗含占便宜,逃避责任、不劳而获等心思,以及算计。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后期口碑下滑?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把一个本应该凭实力说话的竞技场合,变成了一个卖故事比悲惨的表演场。
比如,有选手说,“自己身世凄凉,但有音乐梦想”;还有选手说,“为了告慰天堂的父亲,站上舞台”……当然,没有事后爆出的名牌、奢侈的生活,或者千篇一律的作秀就更有说服力了。
网上甚至有人调侃,“没有个悲惨经历你都不好意思参赛。”面对这些身世凄凉、柔软无助、将你作为最后和唯一的救命稻草的人,你好意思拒绝吗?
你拒绝就是自私冷漠没有人性,你接受又是降低了自己的标准。难道你的实力不足以赢得你想要的目标,而非得拿或真或假的故事做筹码吗?
说实话,人活一世,谁没有几件惨绝人寰的经历。这种强制兜售总是令人不舒服,说不得最后一拍两散。一旦被消耗完毕,就可能在长期的疲惫感带来的压力中分崩离析,从而为这场感情的“角力”画上句号。
真正强大的人,谈实力,看结果。
我也曾帮人推荐工作,皆大欢喜。
小红家境不好,但品性,能力都不错。正好我这儿有内推的名额,便帮她递了简历。
最后她果然凭借自己的实力取胜,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那一届最优秀的新员工。我作为推荐人也与有荣焉。
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未来放在别人身上,没有实力单靠关系的个人很难会有善终。
相反,靠实力赢得一切,按规矩办事,相处有分寸,才是真正不损害彼此关系,增进感情的好牌。
成了皆大欢喜,哪怕不如人意,也心存感恩。
所以说,感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讨价还价的筹码。
它应该带来共赢,而非单方面消耗。
要知道,感情牌往往是无牌可打时的最后选择,也意味着是最无力、单薄的筹码,往往不堪一击。
还记得以前一些公司打着“爱国货”的口号,作为营销手段吗?
现在想想不可笑吗?
任何得到都应该是等价交换。
否则其他人如何自处?公平谈何说起?
所有竞争,到最后都是实力的竞争。不打感情牌,不谈道德。
如果你习惯打感情牌,请从此刻停止,把心思、时间用在提高自我上,当你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时,你会发现自己当家作主有多轻松,你能看到的世界又有多宽广。你将赢得尊重而非施舍,能够给予而非索取。
如果你被打了感情牌,请从一开始就拒绝,如果你还想要这份感情的话。只有双方站在平等和彼此尊重的位置,才能真正开始对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