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医与被医要配合
(原文)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解读)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黄帝说: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无法见效,这里有什么原因?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
“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黄帝说:为什么说神气不能发生它应有的作用呢?岐伯说:针石治病,只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和志意都已经散乱,纵然有比较好的方法,但神气和志意不起应有的作用,疾病也不能医治好。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现在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荣卫(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已经达到不可以恢复的程度,那么为什么病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呢?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和欲望无穷无尽,忧愁患难无休无止,以至于一个人的精气败坏,荣血枯竭,卫气消失,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已失去反应,所以它的病就很难痊愈。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黄帝说:病的初期,一般都很精微难测,但大致都是先侵袭于皮肤。现在经过医生诊断,都说是病已经成,而且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针石很难治愈,吃汤药也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能懂得法度,操守术数,与病人像亲戚兄弟一样亲近,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治不好,这是不是治疗得不早呢?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地配合,病邪就不能被制服,这就是道理所在。
今天学习了医与被医要配合。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