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皮囊》读后摘记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黎叔笔记
45、《皮囊》读后摘记

或许,皮囊的冷酷法则就是,它从不许诺什么,它不相信奇迹,不相信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独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何候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更重要的是,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你知道吗?我竟然觉得,那个我看不起的小镇才是我家。”说完他就自嘲起来了,“显然,那是我一厢情愿。我哪有家?”

我才明白,那封信里我向文展说的“小时候的玩伴真该一起聚聚了”,真是个天真的提议。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过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到北京后,我确实感觉自己的判断似乎是对的。北京的确是个彻底的地方。挑战是直接的,梦想是直接的,在这个地方,要做的事情动辄都是“国家级别”,这里的人,谈论的经常是如何改变世界,在这些事情不是谈论完就随风散了,确实有的事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在发生。

然而生活必须继续,就像是个话剧演员,我必须在中场休息时间结束后,继续扮演起在现实生活中苦争取来的角色。

我知道自己和海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坐在海边,享受着海风亲昵的抚摸,享受着包裹住我的庞大的湛蓝—那种你似乎一个人但又不孤独的安宁。

中国近代的城市不是长出来的,不是培植出来的,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一种安排。

我一直觉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一潭池子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水远是池子丰富也美丽。就一个池子,它里面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生活在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一个下午,而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盯着被安排好的景色开心这么一瞬间。

奇妙的因缘。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充满偶然又似乎必然—我们的朋友参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甚至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从小我就喜欢闻泥土的味道,也因此其实从小我不怕死,一直觉得死是回家,是入土,我反觉得生才是问题,人学会站立,是任性地想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攀爬,不断抓取任何理由一欲望、理想、追求。然而,我们终究需要脚踏着黄土。在我看来,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许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任性。

世界已经帮他剔除掉天真的虚妄,岁月也悄悄开始把他的脸捏出折痕,当时的他应该已经和真实的世界迎面撞上。

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我在那时候恍惚明白写作的意义——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果”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