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写作技巧简友广场

思维导图 | 拆书之《读懂一本书》

2021-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曹华_全脑思维

最近给学生讲如何阅读,就把樊登老师这本《读懂一本书》拿出来又读了读。

樊登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他把自己做读书会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我个人还是对于如何阅读,有了很大收获!

首先,想要读懂一本书,需要从单向度过渡到多向度,即提升自己的思维维度。樊登老师总结了思维体系的三大支柱→

基于事实,建立逻辑,具备批判性思维

随时都能用这三大支柱,去思考学习阅读,提升思维的多向度。

其次,读书要沉浸式,而不能用观光式。

即读一本书要带上上一点说的三大支柱,要思考,要梳理逻辑。而不是就读一遍,读个热闹,读完放下就过去啦。这就是为什么,学了半天,知识都还给老师;读了半天,思考还是作者的,这都是观光式惹的祸。

一定要沉浸在书中,去感受作者的情绪波动,去思考作者观点的逻辑。

当有了这样的读书习惯,读懂一本书就不难了!

会读书之后,就来到要会选书。每年出版图书都在几十万册,每一本都读肯定不可能。所以读什么?就有学问了!

樊登老师每年带着大家读50本书,都是精心挑选的。樊登老师选的书,真的是非常经典。所以如何选书,樊登老师的方法一定要学习一下!

“樊登读书”的主编慕云五老师在历经多年的选书工作后,总结了一套TIPS原则→

T(Tools)是工具。“樊登读书”讲的大部分书,基本上都能提炼出工具性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书都会教给听众一套方法。另外,能够提炼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着这本书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I(Ideas)是新的理念。图书的作者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发现、新的想法。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它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它不是凭空捏造,不是简单归纳,它一定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

最后读完一本书,里面的知识点一定要不断进行【自我反刍】,即重复重复重复去回忆,调动自己的大脑,让新旧知识不断融合,最后融会贯通,为你所用!

如何重复,推荐大家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根据艾宾浩斯总结的人对于新知遗忘的规律,我们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些时间点不断去记忆、去回顾、去复盘,这就是知识的自我反刍。

读书是让我们可以走向成功唯一的捷径,你可能没有时间行万里路,你可能没有机会找到名师指路。可是,读书这一件事就可以达到: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所有的事情!

所以,书籍绝对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不仅仅丰富大脑,提升思维,扩宽认知;最重要的是,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慰藉我们的心灵!这一点,对于现在处于社会高速发展、高压状态下的我们,太重要了!

让我们一起《读懂一本书》,走进一本本书中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