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下,TA帮你掏了从外企职场全世界路过的套路费!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甘雨辰绘惠崇春江晚景诗意图
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是宋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自由职业者的春天
想起这首诗,是因为笔者感到,自由职业者的春天就要来了。
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是指那些掌握了一门独特的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人脉资源和自我营销能力,依靠自己的技能就能够谋生的专业人士,如设计创意人员、翻译写作人员、程序编码人员、会计律师专业人员等等。他们的工作相对独立,不需要上班打卡,也不需要参与复杂的团队管理,因此能够不依附于任何一家组织,独立地经营自己,获得财富和时间自由之间的平衡。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和在线支付工具的普及,使自由职业者如虎添翼,各种帮助自由职业者获取订单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
一批新型人才共享平台,如做营销顾问对接的“开干”,帮助技术大牛为创业公司提供咨询开发的“极牛”,致力于搭建设计师和公司间的桥梁的“特赞”,这几家都专注在垂直领域的人才对接;另外一些公司则搭建一个综合平台,帮助一些创业公司找到牛人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智筹”,“专头”。拉勾网新近发布的“大鲲”,和最近被BOSS直聘战略投资的“自客”极为类似,都是搭建一个综合平台,助力1000万专业人才实现财务自由。
风口之下是人才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智力冗余
最近笔者和某位大民企大佬有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小借问:您认为外企职业经理人的智慧和经验,民企会买单吗?老总:“不会。外企10年前还是非常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现在已经不是了,因为外企已经腐败了,官僚化了,没有战斗精神了。哦,外企有一点好,就是讲规矩。”听说这位老总早年也是P&G出身,转型进入民企较早,已经伴随着民企的发展成为该民企的副董事长,如今回头看,在民企发展果然比呆在外企强,他自然流露出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自豪感。
但当很多外企菁英加盟民企后不久,他们就发现各种水土不服。
(摘自:其实关键的是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成功的原因,因为过去这样做成功过,所以这些“优秀基因”就被强调和保存下来,融进企业文化和制度,直到变成所谓的“你最优秀的地方也就是你的弱点”。当年外企最优秀的地方,比如讲究体系和规则,如今就变成了官僚和迂腐,成为 “外企互联网公司中国魔咒”的一部分。而在外企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外企职业经理人,要融入民企,有时候就面临需要把自己职业成功的关键基因抛弃,从头再来的烦恼。
因此,并不是外企职业经理人不优秀,而是这种优秀品质是否适合所在民企的环境。
外企职业菁英转型自由职业者之路
虽然民企和创业企业可能为合适的外企菁英提供了更宽广的事业舞台,但选择的痛苦和试错的风险也让很多外企人踌躇止步。
笔者认为,外企职业菁英除了寻找适合的民企,或者自己出来创业,还有一条越来越宽广的路就是转型做自由专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智力、经验和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更好的成长,获得精神和财富的回报。
比如,可以做培训师,帮助企业提升关键人才的领导、管理和技术水平。
创业企业往往发展迅猛,一年当中员工人数可以翻几倍,因而组织管理体系和人才建设能力欠缺。如果企业能够方便的在一个平台找到适合的专家导师,随时随地在线接受学习辅导, 则可以大大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又比如,可以做私董顾问,帮助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民企引入外企高管,就是希望借用外企菁英职业经理人的国际视野和管理经验帮助提高决策水平,少走弯路。但是由于文化融合问题,双方的磨合周期往往过长,外企的套路也未必适合民企。
采用私董顾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外企职业经理人更加独立的出谋划策,提供专家意见,另一方面则可以降低民企老板的用人风险,借用外脑智库,解决自己团队视野不够,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承接项目外包,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很多转型变革项目是需要外部咨询顾问介入来推动和管理的,不仅因为专业能力问题,也是因为权力结构问题,外部的顾问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内部的改革,推进项目进展。
随着知识分享经济的流行,很多职场菁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做职场导师,输出智力和经验,辅导年轻的职场人快速成长。在行、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识分享工具为职场人士的知识和人脉变现提供了有力工具。
成为独立专家需要什么样的准备
独立专家型的自由职业者不仅需要在某个稀缺的专业领域里掌握独特的知识,还需要在一个行业里深耕多年,具有前瞻的行业洞察能力,精准的问题分析能力,高效地沟通说服能力, 以及跨界创新能力。他们需要:
1、拥有专有独特的智力资产
2、具备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口碑
3、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跨界资源
4、懂得利用互联网工具去树立个人品牌,获取流量,沉淀粉丝,从而掌握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