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优化人生
上周五下午开完会,本来可以在酒店免费吃一顿工作餐美食,但我最终还是抵御住诱惑,一下班就赶到体育场去跑步;上周六傍晚下起了雨,雨势看样子还挺猛,白天加完班我也一个人打着伞坚持在雨中的体育场长跑……其实每天傍晚六点半左右,我都会准时去体育场跑步1小时,这个习惯已坚持了近一年。我的意志力看似挺强大,其实每次站在体育场跑道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都很纠结,心里都特别不想跑步,我想去大吃大喝放纵自己,而不是汗流浃背去跑什么步。
但当我逼迫或诱导自己,在脑子里告诉自己,“只要先跑一两圈就允许自己去吃饭”,(就像上周六傍晚在雨天里跑步一样,当时雨中的体育场空旷孤寂,除了我就只有一个女士打着伞在慢慢遛弯。)我自我安慰只需先跑一圈就允许自己去吃饭,于是就这样劝诱自己先跑起来再说,跑了两圈左右,身体状态就慢慢恢复了,接下来通常会一口气跑上半个小时,此时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那种想要放纵吃喝的感觉或想法早已消失无踪。
彼时,我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能量与激情,两只脚使劲蹬地、双臂摆动、带动身体有节奏地往前飞奔,耳旁的风雨呼啸掠过;身体承受着跑步的压力,但大脑在此时则是放空而安详的,什么都可以不想,感觉很自由,这样的身体感受好极了。
每次跑到45分钟的时候,身体通常就会感觉有点累,不由自主想要停下来喘口气,但我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停下来就不可能再起步跑了。于是我鼓励自己务必坚持下去,一圈圈坚持跑下来,15分钟很快过去,等我真正停下来休息时,刚好完成预定目标——一口气跑完1小时。
其实每次站上跑道,从刚开始的不想跑到最后能都成功跑完1小时,这里面的心理学原理很简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在其著作《选择理论》一书中所指出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行为。我们的所有行为都由不可分割的四个成分组成:行动、思维、感受和生理状况。”而根据心理学规律,任何时候人都无法直接改变自我内在思维及情绪感受,但可以通过行为间接使其改变。当你逼迫自己跑起来时,当初你停滞在原地消极懈怠的情绪感受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变化——从无力到有力、从消极到积极。所以说任何时候,行动才是改变及塑造人生的第一推动力,行动会切实改变你的情绪、思想、观念;新的思想、观念及情绪又会强化你下一步的新行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一步步塑造和决定你接下来的人生命运。
跑步这大半年来,随着我大多数时候都能成功跑完1小时,我感觉自己的成功经验越积越多、内心的自信也越来越充沛。下次再跑步内心虽然依旧很纠结,但我心里非常清楚也十足自信,我感觉自己肯定也会顺利跑完1小时预定目标的,于是就这么一路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跑步就像人生很多事一样,比如工作、比如写作、比如交友、比如婚姻、比如学习、比如成长等等,可能你内心一直很纠结很害怕很想逃避,但只需诱导自己先启动起来再说,接下来你的能量就会像顺着斜坡往下滑的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你的成功经验越积越多,你内心的自信与勇气越来越丰沛充盈,你后续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顺利。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在其另一本著作《积极上瘾》中同样深刻指出,比起酗酒、暴食、赌博等消极上瘾,包括跑步、游泳、骑车、正念冥想等积极上瘾方式,它们能够带给人长久持续的积极改变,能够增加人大脑的神经突触连接,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勇气等内心能量,能够扩展人的创新思维与多元视野,能够让我们面对自我人生动态复杂问题和挑战时,拥有更多建设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式方法。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多努力尝试跑步、运动等积极上瘾,为勇敢迎接人生压力与挑战储备能量;而非沉溺于暴食、酗酒、赌博等消极上瘾来逃避人生。
同样非常热爱跑步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会谈些什么》一书中说到,“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我们积极主动地选择磨难,通过坚持长跑、坚持运动、坚持阅读写作等方式锤炼自我时,我们就会持续增强把握自我人生方向盘的掌控感、自尊感与自信感,从而为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做好充足的身体能量准备与心理能量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