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话与后期神话中神格的区别
2023-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俭是宝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中提到神话故事的变迁,佛教传入前后神的性格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古代的神有生有死,有嗜欲,有攻伐(看山海經等書可知),和希臘的神話差不多。那時的女神幾乎全爲愛情顛倒,所以楚辭九歌對于湘夫人等所致之辭多是相思惆悵之言,高唐神女兩賦又説巫山神女薦枕席,洛神賦寫宓妃又極綢缪缱绻之致。固然這些都是文人的託言,但至少在當時民衆的意想之中是許得如此的。(試問現在誰會對于碧霞元君作薦枕之想?)自從佛教流入,看神道成了超绝的人格,一切的嗜欲都染不到,生死更説不上,愛情變成了猥亵,于是女神和男神就同具了嚴正的性格,風流艷冶之事全付與狐精花怪們了!(看聊齋志異等書可知。)這是道教未成立時的神道和後世的神道的不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