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后感
【一】
看了几篇周作人译的《枕草子》,又看了一些林文月译的,还是觉得周作人译得好。林文月的译笔更古典,也更简洁,理应更有韵味,而实际却是周译有味道得多。周作人的译笔,像极他自己的散文。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有点像中国的《闲情偶寄》和《幽梦影》,但更有诗意。清少纳言拥有一流的文笔和感受力,很能从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各种美好的、有趣的东西。当然,文学才华与艺术感受力之外,清少纳言也很有见识,只不过她“识”并非智力的,而是感觉、审美的。
【二】
第一次读三岛由纪夫,是《金阁寺》,不喜欢,耐着性子看完的。全书最喜结尾一段,看完松了口气,如释重负。后来看他的《潮骚》,就觉得好了。
有人说《潮骚》是日本的《边城》。我以为比《边城》好,同样写爱情,同样的田园牧歌,诗意不减,然而更有生命力,人物也更丰满。这或许是因为《潮骚》写的是成年人的爱情,而《边城》写的是情窦初开的小女孩。
【三】
我对外国文学的阅读是从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始的。仍然记得第一次阅读这部小说时感受到的震撼。那种阅读的快乐是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从未体验过的。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那时还没谈过恋爱,根本不知情啊爱啊为何物,可是读这本书时,我却像随着维特一起轰轰烈烈热恋了一场似的。
【四】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在一座与世隔绝的疗养院里生活了七年的故事。整部小说可能有六七十万字,其中大部分篇幅是关于某些哲学命题的长篇大论以及思辨式的对话,所以卡尔维诺将其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简直可以说是着迷,可能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我对小说中那种与世隔绝的环境有某种移情吧。当然,这也绝对是一部精彩的小说,托马斯曼的语言非常有魅力,所以虽然他是那么饶舌,话题又是那么哲学,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此外他还有一种天才,能够将厚重的内容写得轻盈而有趣。
【五】
第一次看加缪的《局外人》其实并不很喜欢,只是很久很久以后,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心情死一样平静,空茫而无聊地望着窗外的天空、楼房和路人,突然就想起《局外人》中莫尔索整日坐在阳台上看着街上的行人和风景消磨时间的描写,于是重看了这篇小说,才发觉很有共鸣。
【六】
最好的武侠小说可能是日本人写的,而不是金庸。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看似没有金庸的《天龙八部》那么气势磅礴,但其审美意蕴却非后者所能相比。顺便说一下,最好的武侠电影也是日本人拍的,黑泽明的《七武士》真正拍出了侠的精神。
《武林传奇》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小说。记得是从第三册看起的,而且只看了第三册。因为没有其他书看,这本第三册我至少翻了十几遍。当时真是觉得好看。后来看了金庸,才知道本书作者一直在向他致敬,而且写得很烂。
【七】
梁文道的文学评论是知识分子式的,喜欢从文学以外的角度去谈文学。他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想法很好,就是做得有点像快餐。其实相比陈丹青的《局部》,这个节目在深度和格局上都更有发挥空间,但或许是考虑到大众的接受程度,只能浅浅的讲,结果亦只能是专栏水准。
【八】
《小王子》是一本像花儿一样可爱的小书,天真,浪漫,还有浅浅的哲理和美丽的哀愁;《无辜者》的后半部很精彩,或许麦克尤恩的天才就在于描写性场面、变态心理和黑色暴力;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读来令人震撼,他的小说写得粗粝,给人的感觉很强烈;第一次读《罪与罚》的时候,有一种迷醉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拉斯科里尼科夫;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语言很迷人,是我读过的侦探小说中最有文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