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曾经有一场著名的演讲,她在演讲上说了一句话:“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许多人都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未必了解生活的广度是什么。
其实,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就是他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是由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决定的。你从书中读到的智慧,从这个世界获得的阅历,都将决定你未来的人生格局。
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壹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更多的人不知道读书究竟为什么很重要。
知乎上有个提问,读了的书大多数都忘记了,那读书还有什么用?有一个答案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同,“我从小到大吃了很多食物,大多数都排出了身体,剩下的成为了我的骨和肉。我想,读书之于思想和食物之于身体应该是一个道理。”
思想和精神都是无形无质的,读书获得的东西也一样。因为它不能直接用金钱明码标价,所以许多人难以了解自己读过的书究竟对他有什么帮助。但就如那个答案说的一样,你读过的书,即使忘了内容,即使不能让你直接成功,但它给了你思考的机会。
读书与思考,是一个人格局的基础。正是这些无形无用的事物,让你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出演过《康熙大帝》的陈道明,被许多人誉为演员里最有文化的人。他的演技无可挑剔,但他的思想与格局更令人钦佩。
每演一部戏,他都会息演很长一段时间,用这些时间去读书,然后在思考。在当下的娱乐圈中,像他这样做的演员并不多。每当一部戏火了,更多的人会选择一鼓作气的继续接戏拍戏。但陈道明不止将演员当做谋生的饭碗,更是将其当做真正的艺术。他读的书,沉淀下来的气质,都成了他艺术的灵与骨。
一个演员,却活地像个知识分子,北大的教授曾经夸他可以给硕士当老师。使他与其他演员格局不一样的,就是他读过的书和留下来的思想与气质。使你拥有更大格局的,也是你读过的书和你的思想。
贰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有一句话:“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慢慢地就会变得庸俗,照镜子都觉得面目狰狞,为人谈吐也大打折扣。
古人的话不全对,但这句话确实有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从一个人平时面目与谈吐就可以看得出来。
常读书的人谈吐不凡,不读书的人更关心哪家的老公出轨了。
美国学者科瑞德曾在他的书中为两类人做过比较,一类是有了钱去消费炫耀给大家看,一类是有钱了却把钱花在教育、知识和服务上。
这就好比父母有钱了买了一辆路虎揽胜,到处开出去向亲朋好友炫耀,也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和衣服,却没有给他买几本书,也忘了花钱提升自己,享受的目的就是享受。
而有的父母却将钱花在提升自己和下一代知识水平上面,他们消费享受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和上升途径。
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父母的格局,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下一代的格局。创业难,守业更难,即使你留下了足够的财富地位给后代,但后代如果格局和能力不足,依旧会散尽家财,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产阶层的父母急于后代教育的原因。
这不是说应该把钱都花在读书上,当个书呆子每日读书。但影响到你的格局和未来甚至包括下一代的,关键依然是你在读书这件事上付出了多少。
叁
读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看这个世界。
有一句诗说得很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读的书会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也会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但那终究别人告诉你的事情。
而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它才会成为你的阅历,最终成为你的格局。
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被称作文化行者的余秋雨,给学生上课时,曾说过一件事。
常常有人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他回答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我很喜欢他的答案,你走过的路和你读过的书,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涵义。
许多时候,我们迫于生计,又或是苦于懒惰,没法读书,更难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就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我们行万里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不是一句矫情的宣言,而是一声真诚的建议。我们在眼前的生活苟且,但只要心中怀有远方,就有机会从眼前的苟且和生活的逆境中走出来。
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走过许多路,看到了外面的风景,和那些不同于过往的人与生活,你会发现,你在这样的行走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你的胸怀。你的格局,就在这样的行路中,被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