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攒点负能量互联网科技

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我们来说说大数据在刑侦和治安领域的应用

2016-08-22  本文已影响319人  常先生不靠谱

8月26日,自1988年起连续在14年间强奸、杀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肃省白银市落网。高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成功告破。

警方当时公布的凶手画像

据警方透露,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告破,得益于大数据时代的指纹和DNA信息比对技术。

警方绘制的凶手画像

警方通过海量数据的指纹对比和DNA确认,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此人就生活在甘肃省白银市工业学校的小卖部内,8月26日上午,警方上门突袭抓人,惊见警察从天而降高承勇一脸惶恐,也许他早已预见了眼前的一幕。

社会发展到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信息基本都已全面打通互联:

到医院体检或看病,你会留下血型、DNA;

上班打卡,你在打卡机上留下不止一个指纹;

网上购物,你会留下自己的详细住址,甚至还有亲戚朋友的住址。

各行各业无数终端的信息采集,汇聚成一个超级数据库。当初留下了大量生物特征的凶手,到了大数据时代,顿时无处遁形。

近些年,利用大数据成功侦破的最有名的案例是波士顿连续爆炸案。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举办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发生连环爆炸案,导致3人死亡、183人受伤。在案件发生后,警方提取并查看了案发现场附近所有的监控录像,“仔细查看了所有录像的每一帧画面”。并且警察走访了事发地点附近12个街区的居民,搜集可能存在的各种私人录像和照片。警方还大量搜集网上信息,包括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相关照片、录像等,而且在这些流量巨大的网站上向公众提出了收集相关信息的请求。

经过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警方从马拉松赛事沿途的录像中寻觅到了嫌疑人的踪迹,从录像中截取嫌疑人照片,其中包括嫌疑人正面的清晰影像,并结合其他信息,宣布犯罪嫌疑人为兄弟二人,分别是26岁的塔米尔南•沙尼耶夫和19岁的乔卡•沙尼耶夫。4月19日凌晨,嫌疑人与警方发生枪战,塔米尔南在枪战中受重伤,送医后不治身亡,乔卡趁乱逃脱。当日晚间,警方利用公共场所的红外线摄像机搜集到的数据,准确定位了乔卡所处的位置,在与警方对峙数小时后,乔卡投降,追捕行动结束。

借助大数据,如今公安机关不仅能极大地提升破案速度和破案率,而且一些多年未破的疑案也有了水落石出的机会。

公安机关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过程中,管理和储存了各类数据信息,其中包括人口管理、接出警信息、出入境登记、旅店宾馆住宿信息、机动车驾驶信息等等,这促成了公安机关掌握的数据储存海量化和类型多样化。在做情报分析时,数据的种类越多,能分析预测出来的结果也越深入。针对这些互联网信息、生物特征信息、行为轨迹、图片影像等“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是公安机关应用“大数据”的先天优势。

未来,凭借海量的数据信息和专门的数据挖掘技术,公安机关可以进行由大数据驱动的警务预测。数据技术人员从海量案例信息和社会资源信息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并结合时间、空间、人文地理等要素进行加工分析,找出暴力犯罪、恐怖袭击、恶性群体性事件等各类案件发生的要素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如当地实际情况的各项指标趋近临界值,公安机关可根据预警及时调整和部署警力,将恶性事件及时地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

本文由《大数据周刊》整理,转载请申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