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老奶奶启发40岁的“顽童”
我跟老姑在奶奶的厨房炖羊肉,需要各种调料,东翻西找不太齐全。我打算出去买缺少的物资。
这个时候,奶奶说话了,“给我大孙女儿带上钱。”我们三人顿时因她这句话大笑起来。
我说“奶,不用!买根儿葱才几个钱?放心吧!哈哈哈……”我们又笑。
奶奶说:“好吧,那你去吧。”
我刚要走,她又叫住我,说到:“我说孩子,去南面拔几根葱就行了,别去买了。”
“什么?您让我去拔别人家的葱呀,算了,我还是买去吧。”
“谁说是别人的?是我的呀,是我种的葱!”
“这样啊,奶奶您种的葱,那我这就去拔。嘿嘿!”
我忙着走,她又叫住我,让我拎上一桶水。顺便帮忙浇浇她的小菜园。好吧,我帮奶奶做这些事,当然义不容辞、小菜一碟、举手之劳。
我拎着水绕过房子,走了大半圈儿,来到南面的小菜园。那里有几畦整齐的菜地,各色植物让我倍感亲切和好奇。我似乎回到了顽皮探索的童年时代。我又想踩踩小草,抻抻小花,在到泥巴里打上几个滚儿,也想尝尝辣椒,嚼嚼大葱,摘个西红柿,捡个茄子。
我对这些熟悉又亲切,童年也没少去菜园玩儿啊,可是我从没正经在那里干过活儿,连浇水都不曾。今日我拎水来浇地,怪好玩儿、怪逗趣的,这是我第一次干这种活儿啊!我像个小孩子,想在奶奶的菜园子里“撒野”。
我瞪着惊奇的双眼,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我试探地给植物浇浇水,抬头发现奶奶已趴在窗子上,探出头和大半个身子。她告诉我这边是什么,那边是什么。这边要多浇点儿,让我观察并报告她的辣椒的生长情况。
奶奶穿着大红的毛衣,花白的头发,阳光下粉嫩白净的脸,可爱又慈祥的老人。有的时候我望着她,觉得奶奶像老人,也像孩子。我在菜地里东瞅瞅西望望,我啊,就是一个40岁的“顽童”。
这时只听屋里传来我老姑的大呼小叫,“妈,你在那儿干啥呢,也不怕摔了?!瞧你穿着鞋踩了沙发,墙也脏了。”
奶奶慢条斯理低声回答,“我指导她浇我的菜呢。”
“那有啥可指导的?!快下来吧!”奶奶不语,也不下来,继续忙着跟我说这说那。
我说:“奶奶,炖羊肉我只需要一根葱,我就拔一根啊!”
奶奶说:“好啊!”
她又接着说:“你说,为啥先浇浇地再拔葱呀?”
我说:“为啥?”
她说:“直接就拔葱不好拔,还会拔断。你先把地浇浇水,土地潮湿土质松软了,就很容易拔。既保护葱,也保护地。”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真高兴我又跟奶奶学会了一招:在取得之前,一定要先给予。
我们必须学会付出,这才是真理。
拔葱这件事儿看似简单微小,但这里也有学问。
我需要向菜园讨要一根葱,于是我拎来了一桶水浇地。水是能量,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动力。我给足这些植物能量,它们回报给我一根葱。它们高兴,我也高兴。互相帮助,各取所需。
我来为这些植物浇浇水,付出了一丁点儿的辛苦。其实呢,对于我而言,只是顺便顺路的举手之劳。它们回报我,我也有了收获——我需要炖羊肉的那根葱。
我不贪心,只拿走我需要的。这样好让它们慢慢的长,也不妨碍它们的生长和生存。我帮助它们,它们也帮助我。
这世间一切的关系,都是这样的微妙,看似无关,实则相连,万事万物相生相息。
我想:不问结果,也不看重收获与否,只在乎和专注眼前如何多为彼此带来帮助和关爱,才是真正的快乐。
记得女儿五岁时,跟我提出每天睡前给她编一个故事。我那时绞尽脑汁编过几个。总觉得没有新意。灵感的源泉不甚给力。有时就如实地对她说,今天没编出好故事来,你来给妈妈编个故事,启发启发我吧。
直到今日我们还记得从前的那个提议和约定。现在她十二岁了,仍希望我每天给她创作一个新的故事。于是我今天把给奶奶浇葱的故事念给她听,勉强充个数。女儿听后说,“你这个不算故事,这叫日记。”好吧,我承认。
说好给她故事暂时没有,我拿日记来充数凑数。“女儿,你来提出修改意见吧。”她思考三五秒,说到:“你由浇菜园子拔葱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件小事儿,引出了一个道理。觉得有点儿牵强。”我想了想,还真是这样,说道:“好吧,我承认这个引出的不太合理。”
关了灯。我又补充道,“不过妈妈是想把那种感受表达出来,表达的不太好,我觉得看似平淡地浇地拔葱,也蕴藏着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道理。
先付出,才会有收获。
只有懂得奉献,才对得起回报。
没有谁能够总是只顾自己的贪婪私欲,不停的向外界去索取。
我奶奶种菜只为那播种耕耘的快乐。她年岁大,腿脚不好,但她全然不顾这些。只为了那些植物的生长,为它们提供持久的服务,浇灌它们,欣赏它们,呵护它们。
奶奶纯粹享受这纯然的田园劳作之乐,甚至不在乎她自己的辛劳付出,甚至不问收获与回报。
直到我说需要一根葱,奶奶才想起她的菜园子里有葱,让我提着水桶去她菜园中寻上一根儿。她甚至忘记了园中的植物可以为她提供食物和帮助。
“这份纯粹的付出与奉献,多么的令我羡慕和感慨。”
“孩子,道理和感受比起来,妈妈更喜欢与你交流感受。前面道理可能不够深刻,这是我的真实感受。我也想听听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