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格局》读书笔记 --孩子听不懂道理
《时间的格局》
[if !supportLists]第一章 [endif]《时间的陷阱》
第一节:“不听话”的陷阱:孩子就是听不懂道理的人
【原文摘要】
与6-8岁的孩子讨论道理时,先关注他的情绪,再酌情把感性向理性迁移。这个迁移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展开讨论。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左脑开始进入迅速发育的年龄,这也标志着孩子进入一个能听懂他人意见的“去中心化”发展阶段,我们要抓紧这个能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机会,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理性向感性过渡。
丹尼尔西格尔:亲子沟通两步法:连接情绪和解决问题。
【概念转述】
孩子只对具象的东西有感觉,如自己的真实体验或亲眼所见,而对抽象的概念毫无感受。所以,和他们讲道理无用。所以,当我们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时,就要用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或语言来引导他们。如作者黄静洁的做法:想让孩子尽快结束一天的海边挖沙,就让他们制定涨潮前的“撤退计划”。
例二:当孩子开学前还没有完成假期作业时,家长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开学前的感受,了解到他是因为想着开学后就没时间玩,所以这几天才一直玩没有写作业。接下来利用他对玩的渴望,让他看到怎样安排时间才能痛快地玩,带孩子做一个时间饼,让他明白时间是由自己来支配的。最后还要做一个快乐复盘。
【个人体验】
现在10岁的儿子也常跟我说,最烦大人讲道理,每当大人讲道理时,他的耳朵好像就关闭了。
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并没有把他们当孩子,而是当成和我们一样的大人。这就导致大人在说了很多道理之后,孩子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还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所以,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行动指引】
在教学中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到真实的体验中来学习。
在生活中,遇事要先想想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们的,不能任由自己发泄情绪。语言上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虽然看不到,但却是非常伤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