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道德经》中的智慧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经》中得智慧之79:舍余有福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55人  橡木桶

《道德经》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之解字

和,化解,怨,未责之财,左契,合约的索财之半,右契,合约的付财之半,责,取财,彻,井田制的均摊之方,亲,亲疏之别,

《道德经》之说文

化解了大的责怪,定会残留余尾,可以按守约凭理的德行去讨要,能用好意之心而为之?圣人虽手持左契(索财之半)却不会索取追责;守道行德者依据木契合约裁决,无德无度者根据井田均摊处理。天理大道虽不论亲疏,却常护佑慈善之人。

《道德经》之论理

古代无币,时空差异,财货交割,依据契约,左契为索要之责,右契是偿付之任,未尝合约对契之谓怨,完成契约之谓和,和平大额契约必有零碎银尾货,圣人不追责,贤者不索绝;示意善心,厚德者依据契约而不索余,缺德者按照井田而要彻底;天道护有余地者,虽无亲疏,常利善人。

《道德经》之讲事

巨贾富甲常有财货交割,故要立契立约,明确责任,更要对契合约,追责偿付;此乃尊天守道,积德行德之举,得大利当舍尾余,则为行善之为;留余给剩,常得天意眷顾,所以吃亏是福,让利为善,施恩是爱,有慈得福。买菜不欠零头,分红留下切口,赢钱免掉小债都是积德行善,有爱存慈得行为,常有天赐幸运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