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

教育这碗汤,需文火武火熬!

2016-10-12  本文已影响88人  许标心理咨询师

传统家庭教育讲究“严父慈母”,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必然是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才得以传承。“严父慈母”其实并不像大家通俗理解的,仅仅在于教育孩子时父亲严厉,母亲慈爱,更深刻的教育内涵是:家庭教育中需要“严慈相济”,有爱,有严厉,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由“自然人”逐步成长为“社会人”。什么是“自然人”?只顾自己需要,渴了就要喝,饿了就要吃,想要直接、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不会顾及环境、时机、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孩子年龄越小,越是按“自然人”的方式行动,比如饿了就想吃,哪怕现在在车上,没用食物可吃,也无法去买,孩子只管要吃的,没吃的东西就哭闹;孩子尿急时就地解决,甚至可能不顾尿湿裤子;孩子很想要某个东西,可能就直接抢。可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要求,因此,人慢慢长大就需要学会很多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规则,而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来行动,比如,同样在车上饿了没食物,成人知道无法当下满足进食需求,能做到忍受到有地方买吃的再吃,而不是没吃的就在车上哭闹;成人如果尿急时,也能忍着直到找到厕所,不会就地解决,会顾及形象和文明;成人想要某个东西时,也会尽量用合理的方式去争取。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把人的“动物性”一面,转化为“人性”一面,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既然是把原始、本能的”动物性“一面,转化为文明、礼仪的”人性“一面,仅靠讲道理或是指望孩子随着年龄成长就会自然懂事是不够,正如你不能指望对动物讲道理、不能指望动物长大就会变得文明一样!孩子越小,越是只具有人的身体,而不具备人的心智。即使孩子学会了语言,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思想,但孩子的心智仍然带有很强的”动物性“。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需要严厉的一面,需要批评,有时甚至是惩罚来纠正孩子的不合理行为,让孩子学习合理的、适应社会的行为!

很多次在公共场合看到有孩子吵闹,不听父母话,父母怎么哄,甚至吓唬都没用,父母作势打了孩子几下,孩子竟然对父母拳脚相加,毫无顾忌。这种情况就是平常父母对孩子的约束不足。父母不要指望平常在家宠溺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放任,在公共场合,孩子的任性不合时宜,显得缺乏教养才希望教育孩子收敛,突然打他(她)就会听话——教育是需要时间培养良好习惯的!而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家人一致的教养,日常始终如一的要求。孩子的不听话如果过分,父母应当采取一定的批评惩罚措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行为不能无理取闹,自己的要求需要遵守环境要求,才有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适应社会。父母对孩子宠溺的危害其实不在于宠溺本身,而在于宠溺的教养方式,一味满足孩子要求,让孩子养成任性、只顾自己的性格,会增加孩子社会适应的困难。孩子在宠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话,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的任何要求得到满足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一直是这样满足孩子的!可是这种认识只适用于宠溺他(她)的家庭环境,一旦孩子进入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其他人不可能像家人一样无限制地满足他(她)的要求,孩子必然会碰壁!这种时候孩子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因为一直以来他(她)都是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他(她)只会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但在别人看来,孩子任性、自私。这就造成孩子容易不合群,被别人排斥,孤立于群体之外。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满足孩子要求是小事,长大些就不会无理要求!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他(她)会成为什么样,他(她)的性格习惯很多时候在于父母的培养,而不是完全任其自然成长!

当然,对于孩子的严厉教育,也不能一味严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低自尊,特别是惩罚,在教育中能不用时尽量不用。如果当孩子的无理取闹,非用不可时,惩罚过后,等到孩子情绪平复下来,父母一定要再与孩子沟通说明:惩罚他(她)是因为他(她)的行为不合理,他(她)做的事是错误的,而不是他(她)这个人的问题,不是父母不爱他(她),父母仍然是爱他(她)的,避免孩子形成“我=问题”的错误认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予以改正,而不会认为是自己不好。

教育有时候像煲汤:大多数时候,需要细火慢炖;但有时候也需要大火烈烹。家庭教育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需要的是如“文火”般的爱的滋养,为孩子营造爱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成长,但有时候也需要“武火”般的严厉,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行为习惯。“文攻武备”,“爱”为主,“严”为辅,才能熬制出“教育”这碗美味之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