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应该算一直在读写——找一点安慰自己的借口
一直以来,可以说至少从二零二三年一月份以来,我都充满“负罪感”从而显得几多堕落。
原因便是: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读书!当然地,也就没有三年来按时按量按质的写作激情和写作成就感。
所以,每每接近晚十点的时候,我心里总会产生一些的焦躁不安。
难道我又打回原形了吗?难道真的那么忙吗?难道我真的要被习惯性的“读写”打败吗?近半年来,我也不停地勉励和督促自己——重拾生命清单,倒逼自己更为精进。可是,日复一日,总有很多的事务成为我无法自主专业读写的借口。如此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样态,难免让我有些厌倦。
确实,我不得不厌倦,而且怀疑自己已经回到原形。偶尔翻看自己的专著《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久久打开一次所谓的“新著”(暂时取名为《一线教师教育力》),重温两本“书”中一百三十篇文章。我……心里很难受。
准确说是负罪感,因为真正感受到自己慢慢的堕落。确实着急,甚至焦躁。或许,提笔忘字,不能再显当时之“勇”。因为“好书”,书架上的书依旧越来越多。可是,专业的读写,我却难以启齿。梳理书桌上需要及时参阅的书籍,毫无阅读痕迹;查阅近月的发布的文章,难以入眼。
什么“大概念”,什么“新课标”,什么“项目化”,什么“大单元”……相关书籍悠闲自在,或许它们嘲笑主人无数次,我却无动于衷。其实,期间有过虽短但不低于三十天的寒假,有过不低于五六天的两三次短假。但是,我依然没能继续专业读写。
好吧,一定要勉强地为自己的无法专业读写找点理由,我就安慰地告诉自己:其实,我应该算一直在读写。
其一,为了九年级的毕业考试,我在不停地研读考试说明、总复习等书籍。
由于各级对成绩的重视,我不敢大意了,否则学生考低一点,领导都在群里毫不留情的“警告”;甚至于减少外出,哪怕没课;更甚至于减少“省级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因为大家都必须忙着抓成绩。
其二,我依然在众多公众号学习我们工作室所需要的新进理念和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习中,收集了近十四万字的笔记,聆听了数十场优质示范课课程。遗憾的是,自己的思考太少太少。有负罪感,有焦躁的时候我安慰自己:虽然没能研读自己带领工作室人员开发课程的文献,但是有自己梳理的这些,应该足也。
所以,我又埋怨和焦躁中问自己:我这样,也算读写吧!其实,都是自我安慰。或许,再忙,我也应该挤出管理和指导省级工作室后的时间,倒逼自己去一如既往地前行,否则真的会回到堕落。
对,我得顶起压力,什么领导不批评,什么时间不足,什么开展难度大,加上什么有的成员不支持……一切都是外在。从此后,我要坚定一份信心:带着众多极为支持和精进的同行者,从读、写、思、行、研出发,去追寻初语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