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三重老工厂的设计新生术!
三重最早出现在我的印样中是高中来到台北求学,每个周末搭客运来回台北与家乡的路途上,每当周末返乡,车子来到三重就是代表离开台北;返校经过三重时,也代表台北要到了,准备清醒下车了。但对三重似乎没有认真了解过,大部份的资讯也从社会新闻来,总是带着负面的消息,于是没有让人想进一步的认识它。
上了大学,因为念的是工业产品设计系,开始接触“做模型”这件事,许多作品需要自己学习工厂机器去加工去完成,学习工厂知识是课程的一部分,甚至开始参观工厂,每次看到工厂里的机器把塑料铁块,透过车床加工、CNC加工、甚至3D成型等,总让我觉得这些机器真的太不可思议的有趣。后来“跑工厂”在大学也变成家常便饭, 三重的印象开始改观了, 三重五股新庄的许多工厂变成我们设计的秘笈,为了让作品能顺利产出,也时常要打听哪些工厂好,学生又不多,才不会大家交作业时挤在一起。
由于自己所学的是工业产品设计,需要学会使用机具完成作品。
从先生口中,认识三重的过往风貌
13年前我算嫁到三重,先生从小在三重长大的,偶而听他说小时候的经历,以前三重有些地方常常淹水,他曾经住在废弃的猪舍中,楼下原本养猪的地方改成公公的工厂,楼上是住家,他觉得他的听力不好,可能是从小在工厂生活,每天都是机器运转的声响。
因为先生是家中老大,所以国中后每到寒暑假都会在家里工厂帮忙工作一整天,到了晚上脱去沾满污渍的衣服,手指上满是金属的细末残渣,这些小小细细的伤痕,加上加工的油渗入,手指总是洗不干净,也总是有着重油的味道挥之不去,于是到了高中,选择去士林念美工科,让自己离开工厂。这时家中的工厂也因都市更新后,三重有了疏洪道、工业区和新的厂房,变成一楼工厂二楼住家。
工厂中工作,手指上满是金属的细末残渣,与渗入的加工油。
了解三重的好方法:骑着机车,找着没走过的路
到三重后,生活的区块在芦洲和三重一带,喜欢骑机车找着没走过的路,也成为一种了解这个城市的方法,也慢慢累积我对这些地方的熟悉感,甚至我比先生还了解三重或芦洲。有了孩子后,每天将孩子送到公婆家,然后再到公司上班,下班再将孩子接回住家,日复一日地持续一年多,孩子渐长,学会爬行步行,每次接回家脚底总是黑的,因为孩子很喜欢和阿公亲近,所以有时候也在一楼有阿嬷的陪伴下看着阿公在工厂工作。
婆婆在带孙子时,也常和我说起,年轻时,因为工厂生意很多很忙,也雇用了许多人,他除了要帮忙零件组装的工作外,还要负责伙食,所以那时候孩子的成长偶有她的婆婆在帮忙照料外,很多时候都是放着让他们自己玩耍,所以带孙子的日子反倒让她觉得新鲜,孩子每天都在成长都在改变样貌。
工业区的三重,人们每天辛勤劳力工作。
工业区的三重,其实非常单纯和淳朴
对于三重慢慢的每天每天在这生活着,工业区的三重,其实是非常单纯和淳朴的,大家每天都认真的工作,这些工作跟坐在办公室动脑动嘴不一样,他们从一早8、9点就开始付出劳力,开始解决问题,时时检测加工品的尺寸,时时调整机具。
以前的工厂在台湾钱淹脚目时,工厂是24小时不休止,后来产业开放外移后,慢慢周休一日周休二日,这几年几乎平均都是8点工作到下午5点,准时下班,偶有加班的工厂,深夜机器运转着,也没有邻居会来抱怨,大家反而是为他们感到开心。
这些年由于公公的关系,开始见识隐身在巷弄间的工厂师傅真本事。
金融海啸开启契机,亲身见识工厂师傅真本事
2008年的金融海啸“雷曼事件”爆发,身在三重工业区的工作室也感受到这股不景气,许多工厂关门歇业,甚至被法拍,公公的工厂也面临一样的命运,于是我和先生商量将工作室搬到公公原本的车床工厂。其实,当初也想过要用什么方式去保留工厂,妄想着要去学车床,还跟公公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说:“女孩子学不来。”但还是带着我去见识他的大师兄,大师兄的工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完全不受不景气影响。
那天,我在大师兄身上,见识到这些隐身在巷弄间工厂的真本事,大师兄穿着汗衫,口里的香烟一根接一根,与我聊着他的学习背景等等⋯⋯,大师兄除了骄傲与充满自信地说着他的专业如何如何,最后临走前还用台语问我会不会算“三角函数”!
为了串连工厂专业与创作者,开始进行工厂聚落计划。
串连「工厂聚落」,学习在技术与创新取得平衡
这些年,我被公公的认真与工厂师傅的专业给感动,身为设计师我们会的真的太少,好想在他们身上了解更多不同的专业与看法,再来制作设计也许会有更不一样的想法,在技术与创新之间能获得平衡,更或许是启发!
所以,前几年开始了工厂聚落的计画,透过公公及同门师兄开始认识起,从左邻右舍访问起,也从单一产品去串连生产线,希望能从“中正北路193巷”开始,把许多工厂串起来,希望未来能不断地发掘三重的更多美好。
设计与产业相结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商品开发。
用设计耕耘社区,打造充满能量的聚落
现有三重的中正北路工业厂商数约为864家,横跨铸模、点焊、电镀、车床、塑胶射出等阶段性制造加工;在193巷中也有上百家工厂,对于工业设计所需的材料与技术都能透过邻里间口耳相传找到核心技术,对于创意执行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满能量与无限可能的聚落。
原本希望透过193据点,提供更多三重工厂的资讯,并与不同的设计师或其他异业的创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商品开发,也与国际进行交流展会等,以期增加不同的商业活络。用设计耕耘社区,将设计与产业相结合并导入社区,应用在地资源与优势,使小型产业、社区与创意产业共生共荣,并塑造出多元化的社区魅力。
与二宫宏央导演合作的纪录片《工厂肖像》,道出父执辈工厂负责人的心声。
为了美好的愿景,继续在工厂聚落创作下去吧!
原本是这么计画的,也这么的去执行着,越深入的了解后,有时还是有使不上力的时候,有时候也了解,想像的样子总是美好,路途虽然遥远漫长,但我也还是愿意为这美好的愿景,在这里继续创作下去。
去年,邀请日本的二宫宏央(Hiroo Ninomiya)导演来为我们拍一部纪录片《工厂肖像》,影片的配乐柯智豪,也是多年好友,这部片在与二宫导演合作的过程,很佩服他那敏锐的心思,将三重这个曾经撑起台湾经济的地方,让这些父执辈的工厂负责人,娓娓道来年少时北上打拼的意念,为的也都是希望撑起一个家的信念,坚守自己的本分,认真而踏实的工作。
三重,是个迷人的地方。是我先生的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女儿成长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也是我的另一个家。
本文经版权所有者台北村落之声同意转载自台北村落之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