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盘:我从未改变,但时势已变
我从未改变,但时势已变。——夏尔·莫里斯·塔列朗
(一)我的2018年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刚刚成为有书的签约作者。当时的我,还没什么名气,在社群中也不那么显眼。但在工资之外,我又得到了一笔额外的收入,这让我感到特别幸福。每晚做梦,都会笑醒几次。
码字人的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在闲暇时间里,看看书,写写文章,然后领到稿费,仅此而已。
比起其他的稿件,听书稿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在输出稿件的时刻,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本厚厚的书。在交稿完毕后,作者得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得以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收获,远远胜过了稿费本身。
如今的我,不仅是一个熟练的写手,也有了自己的付费写作社群。时至如今,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300人,这个小小的社群,已经颇具规模了。
在成为社群领袖后,我变得更加谨言慎行。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反复考虑是否合理。哪怕心里暗潮涌动,也要装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想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在听书需求量骤减后,我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增强自己的知识,尽力让自己不断变强。
在阅读社科书籍时,我突然发现,古今动荡,大都始于经济,终于政治,鲜有例外。若想要洞悉世界的本质,就必须要了解经济和政治,没有捷径可走。
突破舒适区,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困难,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折磨。当然,回报也非常可观。在我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后,眼前那厚厚的迷雾,终于被拨开了一层裂缝。
这迷雾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崛起的道路。它既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群体。
(二)突破瓶颈
在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小说中,曾经提到过,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以及折跃技术的出现,最终促使人们走向太空,并开拓了庞大的银河帝国。走向太空,是人类再次繁荣的开始。
无独有偶,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也表示,目前的人类,太过于关注虚拟世界的体验,实体技术反而落后了。这可能是人类摧毁自我的开始。最终,我们可能会丢弃自己的肉身,最终成为一个活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想要破局,唯有在实体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在太空中开拓新的世界。
也许你认为,这些不过是科幻作家的幻想而已,不值一提。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回溯一下人类的历史。
在中世纪,西亚作为中国与欧洲的商路,从而变得格外发达和富庶。其文明向四方辐射,甚至影响了东亚的中国,以及欧洲的诸多国家。
可在大航海时代,欧洲诸国开辟了海上航线,从而取代了西亚的商路,西亚国家开始渐渐衰落,欧洲各国则迅速崛起。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但因为对外面的世界毫无认知,最终也渐渐衰退,在鸦片战争被打回了原形。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格局彻底改变。美国因其绝佳的地缘,得以远离战场,并一度成为世界的主导。凭借互联网产业带来的经济优势,直到如今,美国仍然是领跑全球的第一强国。
而中国在历经变革后,始终在摸索着发展的方向。在世纪之交,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但在加入了WTO后,中国最终成为了全球贸易中的最大获益者,最终得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总是在一次次重演——每一个崛起的强国,都在深度参与全球化贸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突破原有瓶颈,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带来突破性的发展。国家如此,个人也不例外。
(三)反噬与弥补
中国多年以来的教育,向来重视实用主义,这当然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息息相关——一个人的财富多寡,是共识度最高的价值判定标准。
这种价值观,是一柄双刃剑:它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难以消融的反噬。因为人文价值的缺失,许多人不懂得思辨,不擅长表达,甚至不愿意花费心思与人相处。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貌合神离。再多的灯红酒绿,也掩盖不住心灵的孤独。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则将孤独转化为戾气,进而埋下了无数的不稳定因素。
身体走得太快,总要等一等灵魂。我们这些自媒体作者,完全可以扮演“兴观群怨”的角色,并不时地提醒一下他们:且不要着急赶路,不妨好好看看这世界,它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这样宏大的任务,需要许多人投身其中。他们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冷静的态度观察这世界。在人人见惯不惊的平凡事物之下,见旁人之所不能见,进而得出更深层次的见解。
于是,在今年的八月底,“朝闻道”写作社群应运而生。
(四)社群的力量
在写作社群建立的伊始,我就定下了社群的基调,也就是“精讲写作素材”。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建立写作素材库,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私密化的事情。难道还要付费买别人的“素材库”吗?
实际上,我输出的每一篇素材,都暗藏着“颠覆感”。通常会在书里的普通内容之外,延伸出让人“出乎预料”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尝试写出自己的素材。
这背后,其实暗藏着我独特的读书笔记秘诀。如果在读书后,仅仅复述书里的内容,是很难记住书中精华的。更好的办法,是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再回归到书里,验证书里的观点,从而形成闭环。
这种闭环,无疑是辅助记忆的有效工具。毕竟,其中的一部分,源于我们自身,也和我们有着更牢固的链接。
授之以鱼,也还罢了。授之以渔,任其生长,才是社群赋能的不二法门。
这也正对应了我在前文提到的两个观点:只有突破思维瓶颈的写手,才能在“兴观群怨”之路上走得更远。
在这条长路之上,我很高兴,能与你结伴同行。我希望,我们能一起走下去,直到永远。
(五)时势已变
没有什么风口是永恒的,对于写作者来说,“保险箱”更是不存在的事情。
但实际上,“变”即“不变”。旧的内容需求,迟早将成为历史,新的内容需求,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平台对优质内容产出者的渴望,却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时刻保持冷静,并且观察着新的机会。若有合适的机会,便深度合作,持续深耕,进而将自己的个人IP逐渐做大。
任凭时势如何变化,我们也不要停止磨炼自身,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佳阐述方式。
末了,用知名外交家塔列朗的一句名言做结:
“陛下,我从未改变,但时势已变。”
(完)
微信搜索“吃书达礼”,回复数字“0”和“投稿”,可获得全部知识变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