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手绘读书

智子疑邻

2023-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纷至沓来

原文:

智子疑邻

【战国】韩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有个宋国的富人,(有次)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塌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把墙)修筑好,一定会有小偷(来)。"他邻居的老翁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于是)富人全家都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起了邻居家的老翁。


莫以亲疏远近辨是非

作品主旨

本篇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选编者加的。《说难》篇是讲向君主进说的困难。战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都想争取君主的支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说难》分析了进说中会遭到的种种危害,指出要达到进说的成功,就必须得到君主的信任。这则寓言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的,同是正确的意见,却因亲疏关系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戴着有色眼镜,以亲疏判定是非,歪曲事实真相的人。它启示我们,对待别人的劝告或意见,应首先看其是否正确,而不应因人而异,而要从客观实际发,要尊重事实,切忌从感情出发,陷入主观片面的泥潭。

作品赏析

这则寓言仅四十余字,短小精炼,含蓄丰满,寓意深远。作者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语言极为简炼,仅二句八个字,就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身份、事件的起因,而且还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接着写富人之子和邻居的一个老人的忠告,两相对照,也为下文揭示富人结论的荒谬埋下了伏笔。最后写事件的结果:"暮而果大亡其财。"作者又进一步写富人由这一事件所得出的荒谬结论:"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里的"智",作动词用,是称赞某人聪明的意思。同是正确的意见,富人却因亲疏关系的不同,而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称赞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人之父偷了他家的财物。这是多么愚蠢可笑!这里虽然只是粗线条的勾画,但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愚笨的形象却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深远,饶有情趣,文笔简炼生动,形象鲜明,有浓郁的文学意味。不但有条理地叙述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而且还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

引申阅读

《吕氏春秋》有这样一个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主观意识往往会影响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待人接物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