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学、什么都做”的“什么”究竟是什么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班_

笑来老师说,做一个三头六臂的人,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会一点。当然,老师嘴里的“一点”跟我们理解的“一点”一定不同,这个“一点”更像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不是“泛泛”的意思。

高手(一个你充分信赖的高手)教你一个方法论,通常,我们的反应是:感觉有道理,去照做。我们的行动是:做了一些事,感觉和这个方法论能沾的上边儿,所以,因此沾沾自喜,看,我照做了,我是一个肯努力、肯行动的人。

但是,听到、听到并照做和听进去、听进去并去照做,这当中是有差别的。什么是“听进去”?

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唯一始终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大学里把高数课本翻来覆去地刷了好几遍,结果是,一本书里90%的语句,都能知道它为什么那么说、它是基于哪条定理推导得出的。而不是说我感觉它是对的,仅此而已。换言之,90%的语句我都听进去了。

当笑来老师说“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会一点”,我过去只是觉得看上去有道理,而且老师也用自己的经历「因为自己懂一点英语、懂一点编程所以写出长销书」向我们证明这个道理的有用,也像我们讲过「多维度竞争」——在多个维度上比体积的概念,不过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我对这个道理的感知依旧停留在粗浅的地方,什么都学、什么都做,这里的“什么”究竟是什么?果真是不加选择判断的什么都可以吗?

你是如何选择这个“什么”的?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我们说,决定你价格的,是需求。如果你做的事情能满足、能持续满足、比他人更能满足别人的需求,那你的价值(价格)就会高于他人。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

至此,结论来了,作为真正“活在未来”的人,我们在做的事,其实都是为了寻找并满足未来的需求。

所以,“什么都学、什么都做”,并不真的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做”,而是要看这个“什么”放到未来是否是需求。

那么,你现在在学什么、在做什么?这个技能放到以后是否仍然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且真正掌握的人依然不多,进而需求还处于未被满足状态中…

如果是,那就认真去学好了。如果不是,那就从容的舍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