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道学•国学•养生书与书评

计篇|《华杉讲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2017-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七月淼淼

偶遇此书,读之。非为其战术,而为古之智慧也。古今成大事者,雄韬伟略,经文纬武。布局于胸,战必胜之。此乃“不战而胜”之法,可为万事之所用,令吾心生敬畏也。

                                                                    ——题记

《孙子兵法》不仅可以用于带兵打仗,还可用于管理及做事上。

古来给《孙子兵法》注解的共有十一人,即《十一家注孙子》,他们是: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

第一章《计篇》

提起《孙子兵法》,人们往往会想到“三十六计”,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

《孙子兵法》的“计”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而不是讲计谋。

“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领导力。“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顺天,观星象,利用气象条件。“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地形。“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具备五点。“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军法严明。“法者,曲智、官道、主用也。”

对以上“五事”进行比较,比较七个方面。

即:

七计:

主孰有道:哪一方的君主有道。

将孰有能:比较双方将领本事。

天地孰得:看谁得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设了法令就不会有人犯,犯了就一定诛杀。

兵众孰强: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为强。

士卒孰练:强调人的可塑性,专业训练,成为专家

赏罚孰明:赏罚及时、恰当。

孙子便是以此知胜负。

没有胜券怎么办?

等!

等到敌人作出错误举动,自行露出破绽为止。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而胜之法。

通过理性的比较、分析,纵观大局,便可知晓孰输孰赢。

胜券在握,才可出兵。

“先胜再战”。

足以见其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