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选择怎样的ERP,才不辜负日益发展壮大的你?
写在前面
“门当户对”是大家平时常说的一个概念,其实选择ERP系统也一样。比如一个集团企业,选择了一个中小型的ERP系统,这就好像一个胖子穿了一件紧身衣,会非常难受。
在选择ERP系统的时候,不能够大脚穿小鞋,或者小脚穿大鞋。如何选择“合适”的ERP,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里提的“合适”,强调的是企业的需求、规模要与ERP系统的优势、特点相匹配。
匹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ERP系统要能够包含企业现有的主要业务
同规模的企业,其业务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于集团型企业,往往下面分公司的财务部门是归集团公司统一管辖的,这就涉及到了跨越多个公司的财务预算与控制。一般的中小型ERP软件系统做不到这一点。再如在审批流程上、系统部署上大中小企业都有很大的差异。为此规模要适当的第一个标准就是ERP系统要能够包含企业现有的主要或者核心的业务,适应企业向集团化发展。
2、ERP系统要能够适应不同的行业
一般集团公司下面的各个企业,其业务都是不同的。如果下面的企业业务涉及到房地产、汽车、灯具等等不同的业务,为每一个分公司都购买一套ERP系统显然是一种浪费;而且从财务的角度讲,也很难进行报表合并、预算审批等作业。为此对于有涉及多个行业的中大型企业来说,在ERP选型时需要注意ERP系统的灵活性、智能化、二次开发代价的大小等因素。
3、选型最容易被忽视的要求:国情及本土化需求
不可否认,洋ERP软件具有优势,比如具备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业务管控、准确的财务联动等;但也不可忽视的缺点:实施配置复杂,实施成本及后续运维成本极高,且业务部门用户使用感受度不高等。最典型的反例,莫过于洋ERP傲慢的用户体验,直接颠覆国内财务的许多传统习惯(详细介绍可点击查看)。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正如博科资讯的一位500强客户在谈及企业信息化产品选型时表示:曾经的“洋货”(指国外ERP软件)虽然在前期为他们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如今的“本土货”(指博科ERP)在这个基础上却更加能贴近集团的需求,不仅能更好的满足集团的发展策略,还能够得到基层操作人员的普遍好评,最终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集团的“全民工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ERP选型是一个大工程,除了上述几点,还需要关注产品的实力、开发能力、实施成本等内容,企业对此必须精心调研慎重对待。
选对ERP后,可帮助企业:
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控
建立基予流程和集成的业务管控
建立基于组织和人员的团队管控
可以实现:
财务与业务的系统集成和集中管控
财务报表和产品成本实现实时查询和可追溯
实现成本核算从平行结转向逐步结转的转变,成本管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的转变
……
企业实施ERP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心价值。只有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集中管控,促进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才能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