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职的上场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怎样去做一个君子。孔子道:“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道:“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道:“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论语》中大量有关鄙夫、野人、小人、成人、有恒者、君子、士、大人、贤人、善人、仁人、圣人等的评述,集中表现了孔子对人格修炼永无止境的深刻体认。在孔子的君子、仁者和圣人三重人格境界中,君子重在“修身”,道德修养是个体独善其身的进阶。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皆能修己以成君子,君子是孔子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即品德高尚之人。《论语》中有描述君子应具备的某种品性,如君子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君子不器”(《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有描述君子应具有的言行规范,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君子有九思:视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君子义以为上”(《阳货》)等等。
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惑”“不忧”“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意在告诫弟子与世人,要不断求索真知,减少自己的困惑;要真诚地待人如己,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要勇于实践,不畏惧任何困难。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作出行为决定。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着君子人格特征。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之勇必须以仁义为旨归。“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学而》)。
现实中,怎样培养不惑不忧不惧的孩子,父职的到位是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子女应当是父母共同担当的义务,然而在当下,父亲更多地充当家庭经济支持者的角色,由于工作繁忙,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孩子不能保证一定时间与父亲的正常沟通。
母亲往往给孩子提供无限的温情和安稳、舒适,喜欢对孩子的一切加以包办,而父亲更能放手一些,能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探索的机会,这样的培养让孩子勇敢、有魄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父亲在很多问题上更趋于理性,而母亲则更趋于感性,父亲相对宏观一些,而母亲相对微观一些。这样的差别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和判断力。理性教育偏弱的孩子通晓是非、明白事理的能力会比较差。偏于理性的父亲会给孩子更多的权威感、纪律感、约束感。同时,父亲相对果断、坚毅的气质也会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力量、支持和安全感,父亲还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
勇敢、独立、纪律、良好的心态,这是成长为一个好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所必需的,因此,父亲应当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这些良性作用,并把做父亲当成一项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血。
家长自身应成为勇于尝试、不畏挑战的榜样。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向孩子展示勇气的价值。给孩子讲述历史上或现实中的英雄人物如何克服恐惧、勇于尝试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共鸣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活动、游戏或学习领域。让孩子参与一些需要勇气与冒险精神的活动,如户外探险、团队挑战、公开表演等,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帮助孩子设定一些可达成的小目标,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更大的挑战。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恐惧情绪,明白恐惧是正常的反应,但不应成为阻碍前进的障碍。通过逐步暴露于恐惧源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勇气和自信。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都能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并更加谨慎地做出选择。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更加珍惜每一次尝试的机会。
愿每个家庭中的父亲都能真正在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智慧的培养、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方面做到良性示范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