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洞察之文化密码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地产小白杨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本对我自己来说意义深远的书,国际营销大师克洛泰尔·拉帕耶的《文化密码》,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自2008年,而且仅此一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继续推广,或许担心会泄露作者在营销方面的过多机密,哈哈)。这本书是我研究消费者洞察的启蒙书,对于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如何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本书的作者用他自己的案例,做了很详尽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作者所重视的需求,并不是表层的个人偏好和需求,而是代表一个地区的、一个民族的潜在“密码”,在大数据时代之前,这个密码犹如企业创新的金钥匙,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

先给大家来看一个案例:

20世纪90年代,吉普牧马人面临重大危机,当时在同类车中,已经被大量的越野车取代,所以急需调整,但当作者提到想要研究消费者喜好时,吉普的管理层严重怀疑是否值得继续投入:“这家伙还能给出什么我们没试过的办法?” 因为吉普公司当时做过大量调研,他们一直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把车子做的五花八门,如“更豪华、更向传统车靠拢,没有活动门,封闭式而不是敞篷车”,但是依旧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选择,曾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吉普牧马人就要沦为普通的越野车了。

作者克洛泰尔把消费者聚集在一起,开始询问他们不同的问题,不问他们希望要一辆怎样的吉普车,而是要求他们告诉自己对于吉普车最初的记忆,消费者讲述了大量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描绘着一幅不断重复的画面——去户外的开阔地,去那些普通车子不能去的地方,不受路面条件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行驶。

在这些基础上,克洛泰尔把美国人关于吉普车的密码总结为“马”,这预示着,如果把牧马人简单的变成一款越野车会和消费者的潜在期望相反,马不会有豪华的装备,没有柔软的皮革,还需要有活动门和天窗,因为驾驶者想要四周有风的感觉,就像他们骑在马上一样。

猜猜吉普的高层对于克洛泰尔的研究结果有何反应?哈哈,他们认为那是在扯淡,“那简直是疯了!”,最后克洛泰尔请求高层在车型的设计上做一点调整,来测试他的研究结果,那就是把原来方形的车灯改成原型的(因为马的眼睛是圆的),但实际上高层采纳了这条建议,原因并不是相信克洛泰尔的研究,而纯粹是因为那样设计成本更低。最终牧马人的销量上升,他原型灯的新面孔成为了最突出的特点和市场卖点,从这以后,这款车的前端的护珊与圆车灯被融入到它的商标里去了,甚至还有吉普车迷俱乐部打出了“真正的吉普车有圆形前灯”。再后来,吉普开始感受到文化密码的力量,用“马”的概念来宣传这款车,牧马人也因此大获全胜,度过危机。

文化密码是消费者凭借生长的文化环境,在无意识里赋予特定事物的意义,这些事物可以是汽车、手机、食物等等;在不同的环境里文化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导致消费者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信息。

看完了这个作者亲述的案例,你是否开始对文化密码产生兴趣?下面我把书中的操作部分做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以水果产品为例,即想了解一定区域中的消费者关于水果的密码是什么;

准备:

首先需要选定区域的范围,是全中国?是珠三角?还是深圳?不同的范围决定样本量的多少和投入精力的大小,根据合适的区域找到对应的水果消费者,组织长达3小时的研讨会:

第一个小时:

主持人假装自己是外星人,从来没吃过水果,不知道如何去购买和使用,请求参与的消费者帮助主持人了解水果这个产品,通过这个过程更好的洞察消费者对于水果的理解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定义和看待水果。

第二个小时:

准备好剪刀、有图片的杂志、白纸、胶水,让消费者拼贴出和水果有关的图片和词语,目的是想让消费者拿这些词语讲述自己的故事,为第三部提供基础;

第三个小时:

让消费者靠着枕头躺在地上,播放舒缓的音乐,请大家放松身心,带入临睡前的安静状态,之后,慢慢引导他们的思维回到小时候、回到过去,挖掘用户关于水果的记忆,主要有三方面:

1、最初的记忆:最初见到水果是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如何?为什么?

2、印象最深的经历:关于水果,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什么?发生了什么?

3、最近一次经历:关于水果,最近一次接触是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感受如何?

具体的操作结果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线下试着做一下。


说明:当然对于研究的结果有不同的用法和考量:

1、当消费者缺乏对于某类产品的印象,他们并没有所谓的“最初记忆、最深记忆、最近记忆”,换句话说,其实消费者对这类产品可能并没有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所谓的情感密码可以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对于市场推广也就需要从0做起,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赋予产品新的意义。

2、当密码是有害的,那该如何处理?前期我们想过,得到的文化密码都是可以直接加以利用的,因为那都是正面的,那如果的有害的呢?克洛泰尔在研究美国人关于“酒”的文化密码时,得到的结果是“枪”,对消费者来说,酒是一种可以让你“难受”、“感觉就要死了”的东西,它能在瞬间改变你的身体,因为它能让你“当场就垮了”,让你“脱离”你自己,它是一样“有威力的”、“你身边的好东西”。提炼为:“酒精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或补充的能量,它还是一种有力的、能在瞬间发生作用的、极端的东西——枪”。

在枪这个密码的启示下,有不同的做法:

1)回避密码:美国最大的外来啤酒,科罗娜就似乎在广告中努力避开文化密码,它的广告充满宽心的画面(海滩、棕榈树等),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并不含有暴力元素,远离犯罪和危险。

2)弱化密码:安海斯-布希公司在推广布希啤酒时,在商店内陈列猎犬和旗帜,旗帜上印的是野鸭飞翔在布希啤酒罐上空的情景,他们还发行了一本名为《官方灌木狩猎装备》的目录,其中包括啤酒罐和一个漂浮的枪套。

3)遵循密码:St.Ides牌麦芽酒做得非常直接,拍摄了一系列广告,使用嘻哈明星做代言,经典广告词:“在我呷酒时来上一枪”、“就像SmithWesson 那么大的冲劲”。

这三种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取了成功,代表着不同人群,可能你会困惑,既然我不遵循密码也会获得成功,那何必还要辛苦的寻求“密码”,我的经验是,密码是一个方向,他能够帮助研发和营销人员更好的了解到消费者的心智和内在需求,这点上是毫无疑问的,不然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漫无目的的寻找产品方向,被用户的“建议”带的左右摇摆,然而用户并不会单纯因为你的产品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就买账。

如果硬要从美国酒文化密码上做更深入的解读,那即是国家有国家的密码,一定的人群同样有自己的密码,不同的人群有各自的倾向,枪只是一个工具,要看用在谁的手上:喜欢暴力的人,枪就代表着兴奋和刺激;深受暴力犯罪迫害的人群向往的是和平与安宁;在以上两者之间的,既喜欢尝试暴力的快感又希望和平的消费者,那猎枪就是很好的方式。

好了,今天先安利到这里,后面有想法的可以找我细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