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杂谈
晚上到店里加会班。
隔壁的衣服店转让了,又是另一家卖衣服的接手。小孟一见我就说:姐,隔壁的收银台新崭崭,质量超好,我让花生姐给咱要下。可惜的很,还有个大桌子,新新的,给孩子当写字桌可美,就是咱用不上,没地方搁。老板喊了她几遍让拉走,她没要,着急送人送不出去。开店时,心里那劲头可足,装修不省钱,一切都按高质量水准做,可惜城中村不识这一套。贵的高档的根本没人来,便宜的衣料卖不上价,况且就几百米的街道三四家,消费人群有限。生意一直不咸不淡,今年又碰疫情,老板实在赔的扛不住,劳力伤神,干脆不干转让出去。
新接手人我没见过,听说年轻娃们,几个人合伙。以前的店面装修挺好,柜台展衣架都还新新的,想想不到两年时间。可能不符合他们的风格,里面的东东西西一样不留。呦喝着左临右舍,谁用的着尽管搬走,仍垃圾还得掏搬运费。不管是物还是人,放对地方就是宝,放错地方就是草。
几天没进村里面转转,今晚到前面罗丽丝内衣店给俩孩子买身睡衣。才发现好几家店面已换牌头,两家卖面的一家改为小火锅,一家卖起纸包鱼,还有一家砂锅店改为卖菠菜面。其实这三家以前生意都挺好,不知为何也转手不干了。做生意久了,小夫妻店,长期下去,身体真吃不消,起早贪黑,一年没有节假日。像那家砂锅店,在房东门过道,以前常去他家吃饭。冬季两头风,冷的人也不好受,夏季风扇可劲的吹,还是热闷热闷,前几年周围盖楼房的多,到饭点,民工就涌满了过道,生意倒是好,两口子脚手一刻都消停不下,看的我都累。他们年轻,有创劲,常常也喊困,但说歇一晚上就又精力充沛。这两年周边楼房盖好了,租住户也渐渐少些。小区人不来村里吃饭,村里常住人多,都开着火起着灶。小饭管的生意弱了前些年。都说人是苦虫,苦日子时一点不觉的苦,有奔头有干劲,身体小毛小病就不叫个事,歇歇扛扛就过去了。经济上宽裕了,生意不很忙时,人又变成另外个模样。这儿疼那儿痒,你靠我我靠你,提不起神,打鱼晒网,最后只剩关门大吉。
政府一条令,支持地摊经济。门外的小摊点日渐增多,搞副业的,创业的,关店的小老板们,宝妈奶爸们,前仆后继加入到机遇的栅栏内,发挥自己身体的能量,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每个人活的都不很轻松。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有人沉有人浮,沉沉浮浮,起起落落。